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兩輪驅動』推進延壽縣新農村建設
2006-08-29 14:08: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錢璽勇 孫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9日電 近日,延壽縣召開了新農村建設現場推進會,重點強調新農村建設要使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會上,還組織全縣村黨支部書記和各部門領導參觀了延壽鎮新能源(沼氣)工程建設;安山鄉村屯綠化、村容村貌管理;加信鎮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衛生整治;中和鎮試點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5個現場。

  著重解決農民生活難題

  延壽縣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抓住群眾關心的實事,著重解決百姓的生活難題,幫助他們走上富路。

  入春,壽山鄉壽山村黨支部書記張懷宇組織村乾部和黨員,籌集木料,義務為村民明德珍家整修房屋。因丈夫病故,明德珍生活艱難,無力修繕危房。她感動地說:『原以為這個家完了,有黨員出力幫助,今後的生活還有奔頭。』這是延壽縣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開展『千名黨員結窮親』活動中的一例。他們采取黨員『一幫一』、『多幫一』的方式,與貧困戶結成對子,一幫到底。目前全縣農村黨員已與325個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帶領他們脫貧致富。

  以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建設是延壽縣農村黨支部的工作重點。全縣村級黨支部在精神文明創建中,積極帶領農民開展了『鋪先鋒路、辦先鋒事』的『先鋒行動』。今年以來,全縣106個村以『三清』(清理垃圾、清路障、清柴垛)、『六改』(改水、改灶、改院、改廁、改路、改人畜混居)、『六建』(建綠色村屯、建文化活動中心、建沼氣池、建垃圾場、建休閑廣場、建洗浴中心)、『兩完善』(完善村級組織機構、完善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和『一突破』(農村經濟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為主要內容,對鎮容村貌進行了綜合整治。村屯綠化72300株,通村公路24.4公裡,為群眾辦實事300餘件,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用文明新風改變舊俗

  8月初,記者在延河鎮福山村采訪時,村黨支部書記冀寶泉介紹:『前些年我們村一到農閑時節,玩撲克、麻將,賭博成風。今年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撲克牌成了商店的滯銷品,新組建了老年秧歌隊,開辦了農民夜校,科學種田的多了,上網查找致富信息的多了。』

  延壽縣把文明村鎮創建工作重心下移,在農村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動員各級文明單位與農村結對子,攜手共建文明。今年以來,這個縣在農村廣泛開展『創建百村書庫、開闢農家書屋、設立閱報櫥窗』活動,動員全縣81個單位(部門)開展『文化幫扶』工作,通過黨員乾部捐贈、相關部門幫扶、向上級爭取等方式籌集資金30多萬元,購買了以農業信息、實用技術、法律法規等為主要內容的書籍、光碟30000餘冊(盤),並配備了書櫃、桌椅、影碟機、電視機等設備,並在醒目位置張貼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宣傳畫、宣傳掛圖5000張,設立公益廣告30幅。在村民中廣泛開展『知榮明恥做榜樣,勤勞致富做模范』、『團結互助、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各村組建了農事生產互助組、貧困家庭幫扶組、政策學習輔導組和文明禮貌宣傳組。

  目前,該縣還多渠道籌資6億多元投入縣城建設,打通了縣城主乾道,主要街道『三線下地』,街道兩旁進行了硬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建設。修復了烈士陵園、修建了福山公園、山河公園。

  創建文明單位立足辦實事

  延壽縣將行業文明服務細化作為創建精神文明的突破口,納入各項考核評比,激發乾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各行各業在創建精神文明單位時,把為群眾解決難題作為創建標准。

  農業發展銀行全體員工義務拉砂石100多立方米,為延壽鎮仁化胡同修路300延長米,改變了這裡的髒亂差環境,方便了居民出行。縣交通局開展『四好一滿意』和『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每逢節假日,局領導親自帶頭到特困職工家中慰問看望,解決生活難題。幾年來,先後為貧困職工累計捐款3萬餘元,捐衣物200餘件。電業局認真執行『三個十條』服務承諾,每年春季都為『三農』義務安裝電力線路。農業發展銀行以群眾性基礎創建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了文明科室、文明員工、文明家庭評選活動,無償出資5萬元修水泥路一條,為壽山鄉雙志村幫扶對象捐款1500元,捐贈衣物1000餘件,為希望工程、西部助學、殘疾人、烈士陵園、貧困災區等捐款5萬餘元。地稅局推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六項制度,並投入資金40萬元,硬化了4條城鎮道路,為延壽鎮長發村打2眼抗旱機井,對六團鎮凌河進行了綠化。建設銀行籌措資金67500元,為六團鎮受災農戶解決過冬原煤100噸,投資3萬元為加信鎮永發村打了3眼抗旱機井……

  『如何建立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關鍵是部門協作,全民參與,形成合力。』對於記者的提問,主抓精神文明建設的縣委宣傳部長丁長林這樣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