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電 2006年是哈爾濱市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俗稱紅磚)的第一年,可近日記者在哈爾濱街頭發現,一些建築單位依然我行我素繼續使用黏土紅磚,無視『禁實』令。
記者在哈爾濱兒童影院、哈市道裡區康安路附近幾處建築工地上走訪發現,建築工地使用紅磚的比例很大。記者詢問哈市道裡區康安路和新陽路交叉口的一處在建工地上搬運紅磚的工人:『知道哈爾濱現在禁止使用紅磚的規定麼?』該工人回答說,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哈市還有這條規定。
附近一個工頭模樣的人回答記者說,啥時候不叫使用紅磚的,我們根本就不清楚。
據悉,哈爾濱市從2005年6月開始被列為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的城市,規定哈市在2005年底前實現『禁實』。紅磚在燒制過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土,對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據介紹,按哈市每年建成建築面積500萬平方米計算,如全部采用紅磚材料,每年可燒掉2475畝土地,消耗9.3萬噸煤,可排放22.8萬噸二氧化碳、2325噸二氧化硫、1172噸氮氧化物,並可產生325噸懸浮顆粒。
黏土紅磚對環境危害如此之大,為何使用者依然很多?主要還是受價格因素主導。紅磚生產成本低,銷售價格優勢明顯,通常情況下,每立方米紅磚售價纔80元左右,新型砌塊環保牆磚卻達到200元。出於利潤的考慮,建築商自然要選擇前者。有關人士認為,『禁實』令已經頒布一年多,一些建築企業從利益出發,依然繼續使用紅磚,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