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電 "齊二藥"的陰影還未遠去,"欣弗"事件再一次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安全用藥便又一次成為我們無法回避的話題。下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藥劑科王麗霞主任藥師為我們講述安全用藥無法回避的五個問題:
自行選藥應慎重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體制更加靈活,人們購買藥物相對更加方便快捷。再加上俗語"久病成良醫"的誤導,當患上感冒、頭痛、發燒等"小病"時,往往憑借"經驗、直覺"自我診療,一些人更是秉承"小病去藥店,大病纔去醫院"的觀念,有些藥店促銷導致人們蜂擁而至搶購大量藥品的報道屢見不鮮。對此,王麗霞主任藥師說:"藥品是特殊商品,而不是蘿卜白菜,且不說所購買藥物的對錯,買這麼多藥物,過期變質、污染了怎麼辦?誤服了過期藥怎麼辦?扔掉不僅浪費更容易造成污染!況且受自我診療水平的限制,可能藥不對癥,而一旦用錯了藥,人參也可能變成毒藥。因此自行選藥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能盲目采購、更不能囤積藥品,以免延誤了病情,耽擱了寶貴的診療時間。"因此一般非處方藥品均注明"用藥三天,病情未改善請及時就醫"。
不要動輒就輸液
臨床用藥原則是"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靜注",必須輸液時應注意療程,病情緩解後改用口服或其他給藥途徑,減少注射劑聯合使用的種類,嚴格掌.握劑量和療程,以避免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的出現。可是很多患者卻主動要求醫生為他輸液,甚至認為不輸液就是白住院了,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王麗霞說:"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等因素,醫生往往綜合考慮後纔會決定給藥途徑,這些就是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得出的,患者要相信醫生,不要為了圖快,動輒要求輸液,甚至有些患者認為不給輸液就沒有給用好藥。另外,由於口服藥吸收慢,不良反應相對比較輕,相對輸液更安全!而輸液、靜脈注射時,藥物直接進入血管,雖然見效快,但是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或其它問題,往往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在基層,急救設施不完善,一旦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往往因搶救不及時而導致嚴重後果。"
吃藥並非多益善
王麗霞說:"少而精應該是醫生給藥、患者用藥的基本原則。因為任何藥物的作用都有兩面性,也就是俗語'是藥三分毒',既有治療作用,也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再加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復雜,可能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對人體造成損害。另外對於治療同一種病的很多藥物,雖然商品名不同,但可能含有相同的成分,聯合用藥容易引起藥物疊加,等於加大了藥物劑量,不良反應的危險性也會成倍增加。因此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聯合用藥,原則上應遵循'能少不多'的原則,盡量減少藥物對機體功能不必要的乾預和影響。"
慎用偏方驗方
有很多患者由於治病心切,不管是否對癥便貿然使用偏方、驗方;也有一些人盲目相信偏方和口口相傳的驗方,甚至對?些偏方、驗方奉為至寶,拿回家服用或者泡酒喝;還有一些人外出旅游後把帶回的"藥材"當"禮品"送給老人、親戚、朋友,結果往往是"好心辦壞事"。對此,王麗霞說:"中醫博大精深,不排除民間有些偏方很管用。但是不懂中藥的人對藥材的真偽往往難以辨別,可能因購錯藥出現問題,也有些使用者多是知其療效而不知其為何有效,對其毒副作用更缺乏基本的了解如何能保證用藥安全呢?況且中醫講求'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因此人們在得到民間藥材、偏方、驗方以後最好請懂中醫中藥的人看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地評估,准確把握它的用法、用量減低危險系數。"
家庭備藥應以急救為主
對於很多家庭都配備家庭小藥箱王麗霞說:"有老人、孩子的家庭必備小藥箱的確有必要,但是應以急救藥物器材為主,比如酒精棉、消毒紗布等,也可以備一些急救藥如患有心髒病、高血壓的患者常用的藥物。另外一定要保留藥品說明書,按照要求保存在適宜的地方,避光、防潮、防熱。並且應經常清理、檢查藥品,以防止藥品過期或者變質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有些人盲目追"新藥"求"貴藥",常在小藥箱裡儲存大量的新、貴藥。對此,王麗說:"要想有好的療效首先要看是否安、是否對癥。在臨床的疾病治療中,一個好醫生往往只用幾味藥,甚至是價格低廉的普通藥品就可以為患者治好病。另外新藥投入臨床時間較短,需要經過大規模的臨床驗證,不良反應纔能充分發現,因此一定要遵照醫生囑咐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