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電 29日,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向社會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ST秋林』法人股5991.369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4.6%,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其中輪候凍結5991萬股。此公告一出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大反響,秋林的命運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凍結』公告
引發股市疑雲
30日上午,深滬股市開盤前,哈爾濱的各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內,手中持有『ST秋林』股票的投資者一直墜墜不安,原因是當日各大證券媒體上發布了『ST秋林』的一則公告,稱:『本公司於8月29日接到通知:關於強強集團有限公司訴黑龍江奔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一案,溫州仲裁委員會?穴2004?雪溫仲裁字第101號裁決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因被執行人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公司第一大股東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ST秋林』法人股5991.369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4.6%,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其中輪候凍結5991萬股,並於2006年8月25日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辦理了凍結手續。凍結起始日為2006年8月25日,凍結終止日為2007年8月24日。』
9時30分,股市開盤,在長江證券花園街營業部內,一直重倉持有『ST秋林』的股民張先生瞪大眼睛看著屏幕上『ST秋林』的狀態。還好,『ST秋林』沒有大幅低開,這讓懸著心的他多少感到些安慰。然而,在中午臨近收市時,『ST秋林』出現近3%的下跌,張先生的心又緊張起來。下午『ST秋林』低位橫盤,全天報收2.19元,較上個交易日下跌1.35%。
記者采訪了其他一些持有『ST秋林』的股民,他們對其今後走勢眾說紛紜。一位看空的股民說:該股盤中都是大單在賣?熏接盤的都是小單組成?熏莊家可能在出貨?熏散戶不要抱幻想了。股價便宜總有便宜的道理?熏不要因為便宜而去買股票?選另一位堅持看多的股民則說:在這個關鍵時刻出了個利空,莊家用心狠毒,應趕快買入。
秋林股改不會停止
作為百年老店,秋林公司在哈爾濱市民心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它的變化,也成為市民的牽掛。在公司大股東遭遇凍結之際,記者就公司未來的經營模式、經營策略、行業現狀以及公司今後的持續盈利能力,采訪了公司總裁辦公室主任許強廷。
據許廷強介紹,目前秋林公司的股改已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原來的方案定在今年年底前改完。大股東股權被凍結,勢必會影響到公司承諾的股改時間,但不影響合同中規定的ST秋林的業務收入。
許廷強表示,ST秋林不會面臨摘牌的可能,因為經過重新整改後的新老秋林商場,已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投資回報。今年第三個季度一開始,秋林公司的營業額就直線上昇,目前秋林公司周六周日的日營業額已經突破百萬元。
許廷強說,日前經過新裝修設計的秋林時代購物廣場已重新開業,秋林公司進入了全面調改階段。今年年初秋林時代廣場停業裝修,與大慶高新區龍宮商場有限公司簽訂了《聯營合同》。秋林公司通過每年向『大慶龍宮』收取3000-3200萬元不等的投資來鎖定收益。許廷強說,秋林與『大慶龍宮』聯手後,改變了原有的經營格局和方式,重新裝修規劃出獨立精品間,由商場統一規劃項目,業戶入住自主經營。新樓與原秋林時代廣場雖同為租賃式經營,但經過調改後,它的商業定位較以往有所改變,定位於大眾流行百貨,主要面向中層消費群體。而老樓則定位於成熟客戶群體,以中高檔品牌為主。
據許廷強介紹,秋林公司的年運營費用在1億元左右,經歷了幾年的經營低谷後,秋林公司把虧損額控制在9000萬元以內。秋林改組經營後,經營狀況略有好轉,去年的虧損額已減少到7000萬元。
許廷強表示,雖然有關方面凍結了大股東的股權,但秋林的改革不會停止。集團將分兩方面進行改革:重新定位秋林時代購物廣場即秋林商廈的品牌、老秋林將進行品牌調整和提昇;股權分置改革方面,集團將會逐漸將所有法人股變為流通股,進一步開拓經營空間。
秋林的沒落
秋林一直是哈爾濱人的驕傲。秋林公司始建於1900年,1953年被收為國有。公司進行過4次擴建改造,幾十年來在全國百貨業一直名列前茅,曾被譽為『全國百貨第一店』。1996年,秋林公司成為省內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上市的商業企業,發行價每股6.8元,募集資金1.8億元。
據悉,1991年和1992年,秋林公司銷售淨利潤率達到8.24%,在當時全國百貨業中名列前茅,幾乎所有商業企業能拿到的國家級榮譽,秋林公司都獲得了。上市前,秋林公司連續5年現金分紅,最高時達到每股分紅0.44元。上市後的第一年——1997年,秋林公司達到了輝煌的頂峰,10股送2股贈5股,派1.75元現金,一時間受到市場上很多人的追捧,最高股價接近15元。1997年退休的秋林公司前總經理張芝禮曾經豪邁地說過:『就算是閉店不營業,公司的資產也足以養活職工10年。』
新世紀之初,秋林股份出現了首次虧損,業績連續三年『高臺跳水』:2001年虧損5180萬元,2002年虧損近8000萬元,2003年成了加星的ST公司,面臨被摘牌的危險。商品賣不出去,庫存越來越多。秋林公司為了降低成本,開始租賃經營,一些地下商業街的服裝被擺上櫃臺賣高價,假冒偽劣商品也進入了秋林公司。『百年信譽老店』終於信譽不再。
兩年內
險些兩易其主
2003年初,哈爾濱市政府第五次市長辦公會決策:秋林公司將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重組。2004年元旦剛過,溫州人控制的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受讓大股東全部國有股份,入主秋林公司。
2004年6月23日,『ST秋林』發布第一大股東變更公告,宣布奔馬實業對公司的收購已經完成,正式入主秋林公司。人們期待『奔馬』能拉動秋林一路狂奔時,竟然在2005年9月又傳出要易主的消息。
2005年9月,上海壹信拍賣公司曾經受委托,欲在上海對哈爾濱秋林公司5991萬股法人股公開拍賣。這次最終流產的拍賣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一旦進行拍賣即意味著秋林公司的大股東易主,當時秋林第一大股東黑龍江奔馬集團與哈爾濱秋林公司的『婚姻』僅一年多。
當時的情況是,秋林公司的大股東奔馬集團拍賣股權是為了還債。拍賣前,他們和債權方強強集團已經達成了債務和解協議,百年老店哈爾濱秋林公司纔免除再一次『改嫁』的命運。
實際上奔馬實業入主『ST秋林』後的問題接踵而至。在2004年11月1日,因債務糾紛,奔馬實業所持『ST秋林』5991萬股法人股,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凍結期限為一年。與此同時,『ST秋林』主營業務收入滑到了最低谷,全年只實現收入6445萬元,比上年下降57.5%;至2005年底,『ST秋林』每股虧損0.29元,每股淨資產只有0.86元。到2005年9月時,股價跌到1.25元。
曾經有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奔馬實業是看中了『ST秋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殼資源。因為從當時公司的股東持股結構情況中可以看到秋林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哈爾濱國有資產管理局持有國家股5991萬股佔有24.6%的份額,遠遠領先於第二、三大股東康佳集團、銀江投資持股佔3.84%、3.76%的份額,其餘股東持股更是都少於2%。這樣一個股權結構對於潛在重組者而言,只需要持股達到24.6%以上即可取得控制權,所花費的代價相對股權集中型公司要小的多。
秋林希望何在?
近幾年,秋林公司經歷了風風雨雨,雖然其最大的股東已經是溫州人,但是哈市市民對這裡都還有著非常深的感情。人們期待著秋林公司能走出困境,重現輝煌。
30日,在秋林老樓一樓的皮鞋專櫃,一位姓張的女士告訴記者,她是秋林公司的老職工,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0多年。2004年,秋林公司沒改制之前,公司已經有好幾個月都開不出工資來,改制後,她競聘到皮鞋區當營業員。張女士說,她在秋林公司乾了這麼多年,看著秋林公司歷經波折,秋林公司這個品牌就像她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她始終都不願放棄這個工作崗位。張女士和秋林公司的部分員工表示,他們並不清楚什麼叫股權改革,更不了解股東的股權凍結將會給秋林公司帶來怎樣的影響,但他們衷心地希望,秋林公司能順應市場的變化,發揮老秋林的品牌優勢,煥發出新的生機。
有關人士認為,雖然秋林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輝煌,但是作為一個百年老店,其品牌價值還是難以估量的,關鍵還是如何進行市場運作和管理的問題。如果運作的好,秋林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