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電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強力拉動下,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為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重點,不斷加大推進力度。『十五』期間黑龍江省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20億元,帶動金融等部門投入100多億元,使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財政收入四分天下有其一
據統計,在諸多『利好』政策的驅動下,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截至目前,全省非公經濟從業人員已達605萬人,全省5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由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成為城市實現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渠道。省內各縣(市、區)90%以上的國有和集體企業都已完成了改制,非公經濟佔全省經濟總量的33%。去年,全省783戶非公有制企業投入資金22.2億元參與國企改制,共安置下崗職工3.9萬人,盤活國有資產39.4億元,成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生力軍。
非公有制經濟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分別佔到全省的60%以上,在全省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獨特的促進作用。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繳稅金佔全省一般財政收入的24.2%。在縣域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縣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縣域經濟生產總值的比重都超過了60%,稅收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也都超過了50%,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傾斜政策為非公經濟護航
黑龍江省制定出臺了《省財政廳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乾意見〉的實施細則》,從17個方面提出了財政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及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各項專項資金對非公有制經濟與國有經濟享受同等待遇;各項財政專項資金,在管理權不變的情況下,向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傾斜;從省級財政預算中安排5000萬元,建立『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今後每年視省級財力狀況予以增加;根據省政府關於開展縣級財源建設的要求,制定了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給予投資額的10%借款獎勵,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問題等等。
同時,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哈爾濱等7個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和黑龍江鑫正投資擔保公司的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給與免征營業稅3年的優惠政策。制定了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和個體商業企業吸納下崗人員就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依法享受有關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制定了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技術開發費用、購置設備所含增值稅抵扣、再投資退稅等方面,非公有制企業享受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同等待遇;對新辦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教育文化衛生等非公有制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給予免征企業所得稅1年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將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范圍。
專項資金支持非公有制企業
2005年從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中安排4000萬元,對188個非公有制中小企業貸款項目給予貼息支持,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融資19億元。省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外貿發展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礦產資源貼息資金和縣級財源建設資金等專項資金,采用財政貼息或借款、無償支持等方式,共投入非公有制企業1.97億元,其中,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國際貿易園區建設項目72個,糧食加工企業項目35個,民營礦產資源開發加工項目26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8戶,綠色食品加工私營企業30戶,對俄戰略昇級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項目61戶。
2005年,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補助資金380萬元,對18個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規劃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安排36萬元專項資金,對30戶中小企業開展信用評價試點工作給予支持;對獲得國家名牌產品稱號的5戶私營企業每戶獎勵100萬元;安排專項資金355萬元,對在科技效益進步方面取得成績的中小企業給予獎勵。
黑龍江省還通過貼息、補助和給予前期費用支持等方式,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兼並等,部分民營企業已經進入了城市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發電等領域,打破了國有企業壟斷經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