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1日電 9至10日,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栗戰書到齊齊哈爾市鐵鋒區、大慶市林甸縣,就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調研。栗戰書在調研中指出,推進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是抓住發展農村經濟這個根本任務,從實際出發培育致富項目,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差距。
在齊齊哈爾市查罕諾村和大慶市黎明鄉同樂村,栗戰書查看了通村公路建設、自來水入戶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詳細了解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走訪農戶,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深入到重度鹽鹼地改造現場和奶牛養殖現場,了解水田開發和畜牧業發展情況。
栗戰書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基礎。要增加收入,就要有適合的項目。要從實際出發,依托當地現實條件確定發展思路,因地、因村、因戶制宜地確定發展項目。一是發展畜牧業。村裡糧多、秸稈多、草多,要依托這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殖,通過產業鏈延長,帶動綠色食品、飼料加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二是增加投入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排灌能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三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通過典型示范,引導農民種植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的優質糧食、林木和瓜菜等經濟作物,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生產,逐步形成規模,做大產業;四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壯大勞務經濟,積極引導農民走出去,幫助他們轉移就業,拓寬增收渠道。促使農民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讓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栗戰書說,改善村容村貌,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是群眾呼聲強烈的新農村建設重要任務。要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緊密結合,從解決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農民就醫、就學和社會保障等問題;采取招商引資、市場運作的辦法,從開發沼氣、秸稈氣化等農村新型清潔能源入手,積極探索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廣畜牧業集中養殖、集中管理,解決好秸稈堆放和糞便、垃圾處理這兩個直接影響村容的大問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搞好鄉村道路硬化和新型節能節材保暖的房捨建設。
栗戰書強調,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一定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調動農民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由於各地情況不一,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實用為主、自願為主、農民自建為主,適當扶持,不搞強迫命令,不要操之過急。在住房建設上,對特別貧困的農戶,要給予補助,幫助他們改善住房條件,逐步提高生活質量,使新農村建設成為老百姓真心擁戴的民心工程。
調研中,栗戰書還就重度鹽鹼地改造、灌渠清淤工程、大型農機具購置、村路建設、入戶甬道和庭院硬化等問題,與查罕諾村和同樂村村民代表共同商討了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