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根植黑土碩果豐--哈爾濱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綜述
2006-09-11 16:03: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1日電 把科普知識送到田間地頭,把義診藥箱背進農家院,把先進文化帶到鄉鎮村屯……1996年以來,哈爾濱市積極響應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號召,開展了為農民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這項活動似暖流淌過廣袤的黑土地,溫暖著農民的心。

  植根沃土,碩果累累。日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農委、市文化局、市衛生局等10家單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0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在全市各部門的努力推動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下,『三下鄉』播撒的種子正在黑土地上開出文明之花。

  共同參與

  變『三下鄉』為『多下鄉』

  『三下鄉』活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主管領導身體力行,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幾年來,哈爾濱市『三下鄉』活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蓬勃發展,已成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有效形式,成為統籌城鄉發展、密切黨同農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載體,成為一項廣大農民得實惠的『民心工程』。

  由最初只是文化科技衛生等幾個部門參加,拓展到文化、科技、衛生、教育、廣電、新聞出版、農業、共青團、婦聯、科協、司法、水務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直至吸引民營企業加入其中,哈爾濱市『三下鄉』活動的參與面不斷擴大。

  發揮優勢,各展其長,各部門創立了各具特色的『三下鄉』品牌:『千名科技人員百日送科技下鄉』、 『白衣天使鄉間行』、『金色田野』農民藝術節、『婚育新風進萬家』、農民歌手大賽、農民書畫大賽……

  轉變思路

  變『三下鄉』為『常下鄉』

  從2002年起,哈爾濱市在『三下鄉』活動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三下鄉』向『常下鄉』轉變的制度和機制:

  ——建立市『三下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長效工作機制。以市和區、縣(市) 『三下鄉』成員單位為主體,建立上下貫通的組織領導體制,形成宣傳部門牽頭,14家成員單位共同參與,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推進工作的機制。

  ——建立『常下鄉』聯系點工作機制。市及區、縣(市)『三下鄉』成員單位均有本單位『常下鄉』聯系點,除開展日常下鄉活動,還要幫助農民完成增收項目,為當地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使農村有了一支支不走的『三下鄉』隊伍。

  ——建立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相結合機制。采取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集中示范活動由一天變成一周。在一周時間內,市『三下鄉』成員單位根據本單位和聯系點的實際,幫助農民提高素質、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建立城鄉共建機制。把『三下鄉』活動作為城鄉共建精神文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結對『認親』,幫助村屯確定經濟發展思路、擴大招商引資、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城鄉經濟和諧發展。

  ——建立『三下鄉』聯系點考核機制。市『三下鄉』領導小組辦公室不定期對市成員單位和區、縣(市)聯系示范點的工作情況進行抽查、考核,並通過市委宣傳部《宣傳信息》督促指導面上工作,促進『三下鄉』活動變成『常下鄉』。

  豐富的文化生活、科學的種田技能、文明的生活方式就這樣留在了農家院落、田間地頭。

  播下『種子』

  變『三下鄉』為『常駐鄉』

  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送農民所需。2002年以來,哈爾濱市『三下鄉』活動注重在求實效上下功夫,把『幫人幫到根本上、下鄉下到民心裡』作為活動出發點,市『三下鄉』成員單位4年拿出近千萬元開展『三下鄉』活動。

  農民的科技衛生文化狀況怎麼樣,他們還有哪些需要和要求?各地、各部門把『三下鄉』活動同落實黨在農村的富民政策結合起來,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同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困難、改進生活方式結合起來,適時調整『三下鄉』的時間、內容和形式,真正將農民需要的服務送下鄉。

  解決農民讀書難、看報難問題。哈爾濱市把『三下鄉』聯系點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起來,今年先行在44個市級幫建試點村闢建『農家書屋』、設立閱報欄, 2007年將在全市農村逐步推開。

  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各級文藝演出隊伍在送戲下鄉同時,組織強有力的文藝輔導隊伍,培訓農村文藝骨乾,提高各地文化乾部業務素質,把文化的種子播撒在農村,變『三下鄉』為『常駐鄉』。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助學解困,法律工作者送法到農家,科技小分隊送來致富經,白衣天使田間地頭送健康——哈爾濱市『三下鄉』活動關心最需要關心的村屯,幫助最需要幫助的農民,內容務實,注重長效。

  作為落實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舉措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哈爾濱市『三下鄉』活動將繼續堅持服務農民的宗旨,傳播先進文化,推廣實用科技,倡導文明生活,使其在農村和農民中『生根開花』,再結豐碩果實。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