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1日電 9日、10日是雙休日,哈爾濱白天最高氣溫已降至十幾攝氏度,但寒流絲毫沒有衝淡人們對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景仰之情。正在兆麟街123號展館展出的《偉人風采——呂厚民攝影作品展》,兩天迎來觀眾1600餘人。這其中,有黨員乾部、普通百姓,有老人、孩子,人們在深切緬懷偉大領袖的同時,都對市委打開大門接納百姓的舉動拍手稱贊。
學生團課『搬』到展館上
9月9日是毛澤東同志逝世30周年紀念日。據展館工作人員介紹,當天共有600多名各界群眾前來參觀,這其中有許多是中小學生。孩子們認真地觀看每一幅照片,並不時在小本子上做著記錄。
哈76中學初一年級把團課搬到了兆麟街123號展館,校長郝吉祥說:『以前只是在課本上對學生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這次展覽提供了最好的教材,是最生動的現場教學。展館的開辦,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革命傳統教育的新課堂。』
11歲的蔣中傑是王兆新村小學4年級學生,照片上的一些歷史事件對他來說有些陌生。『現在的孩子要學好文化課,更要學好歷史課、德育課,』蔣中傑的媽媽頗有感觸,『以後,我要多帶孩子來看這類展覽。』
記者在展館看到哈工大附中初二年級學生謝寧時,她正在將展覽『前言』工工整整地抄在本子上。她告訴記者,准備把觀展後的感受寫在周記裡。73歲的竇長君則在現場為孩子們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他說,『對年輕一代,這樣的教育太必要了』。
七旬老人拄拐參觀緬懷領袖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是中國人的福氣』,在絡繹不絕的觀眾中,老年人看得最動情。他們在一張張照片前久久佇立,用心感受著一代偉人的風采和神韻。
71歲的孫桂華老人因類風濕病致雙腿殘疾,由於行動不便她已很少下樓走動。看到《哈爾濱日報》刊登的有關展覽的報道後,她讓老伴用自行車載著來看展覽。在老伴的攙扶下,她拄著拐杖看一會兒、歇一陣兒,百餘張照片看了足足3個小時。
面對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鐵路退休職工馬文魁不停地用相機翻拍每一幅作品。『這次展覽讓我看到了一代偉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到很親切,對毛主席也更加景仰和懷念。』
市委的『面孔』更親切了
在展館入口處,有一面專為觀眾設置的留言板。幾天來,已有上百位觀眾在此真誠留言:『市委將機關會議室改建為公益性展館,這種貼近百姓的做法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首次舉辦的展覽,有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照片傳達的偉大、崇高的精神使人振奮。』『感謝市委為百姓搭建起這個文化平臺。身處這個展館,我們感到市委的「面孔」更親切了,城市的文化氛圍更濃了。』
觀眾在緬懷偉人、暢談感想的同時,還為展館留下許多意見和建議。『能否將呂厚民的攝影作品集結出書,供更多人觀看和收藏』『能否在兆麟街123號展館展出其他名家的攝影作品』……各界群眾在留言中表達一個共同的心聲:期待著有更好、更多種類的展覽在兆麟街123號展館與市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