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遇問題撥電話老師遠程答疑 "電話家教"現身冰城
2006-09-12 10:55:3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吳新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2日電 足不出戶,只要撥通家教中心的服務熱線,就有老師在電話裡為你解答問題。日前,一種新興的家教服務形式——『電話家教』在哈爾濱悄然出現。使用電話家教服務,每月須交納固定的會員費,此外,還要支付解答問題過程所產生的通話費用。

  新型家教悄然興起

  『喂,您好!我是電話家教中心的59號老師,請問您是幾年級的學生?您有什麼問題需要我來解答?』新學期開始,哈爾濱工業大學二年級學生楊忠友每天17時都准時來到電話家教中心當『電話教員』,一直到21時。在這4個小時的時間內,他通過電話給學生答疑。他每周上班4次,每小時薪水8元,每周可以賺到128元。與到學生家做家教比,做『電話家教』的時間相對沒有那麼緊,工作強度不是很大,在沒有電話接聽時,他還可以看看書復習自己的功課。

  小楊介紹,做電話家教時要邊聽邊把求助者的題目記到紙上,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思路,然後以精練的語言表述給對方。

  靠會費諮詢費運營

  目前,哈爾濱市已經出現了兩家電話家教中心,他們采用了兩種不同的運作方式。

  哈市南崗區通達街14號一家家教中心經理於淼向記者簡單介紹了工作流程。於淼說,中心平臺共有近百部電話,每部電話都和總服務臺的電腦相連,只要有熱線電話打進來,服務臺就會隨機切給平臺上的一位『電話家教』老師。

  公司依托網通和聯通兩個通訊平臺,至今已經開通了綏化、伊春、佳木斯等多個地市的『電話家教』服務,擁有電話教員80多人,會員千餘個。根據電話教員工齡長短的不同給予7元/小時至10元/小時的酬勞。運營主要靠收取8元/月的會員費和85%的通話資費,通話資費另外15%歸通訊公司。

  哈市南崗區漢水路162號的一家電話家教公司則采用另一種運營方式。電話教員不用到中心上班,由公司統一配備單向收費的移動電話卡,省內會員打電話享受市話優惠。電話教員只要保證每天一定的在線時間,就能夠拿到200元的底薪,另外賺接聽電話費的提成。

  經理周青介紹說,相對於傳統家教服務,這種電話家教方式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目前公司已有電話教員將近200人,其中60%是在校的大學生,40%是退休的老教師,中小學生會員800餘個。

  電話輔導優勢與不足

  作為一種新興的家教方式,『電話家教』發展迅速,哈爾濱已經有很多中小學生成為會員。

  哈爾濱市第38中學初三年級學生李蕊經常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外語的語法點和數理化的作業題。李蕊告訴記者,以前請家教來家裡輔導,老師在時一講就會,老師走了以後突然發現還有疑問,只好等下次老師來的時候再問。有了電話家教,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詢問,非常方便。

  初三學生王利的媽媽告訴記者,以前她給孩子請家教一般每次兩個小時就要支付50元,一周授課兩次就是100元。而用『電話家教』服務,普通的問題在五六分鍾到十幾分鍾之間就能解決,疑難問題也不會超過半小時,現在的家教費每周不會超過50元,比面對面的家教劃算多了。

  采訪中,還有一些家長表示電話家教可以避免安全問題,家長不陪同也不用擔心了。

  『電話家教』優點明顯,局限性也很大。『電話教員』小楊告訴記者,就目前的答疑狀況來看,小學的奧數題屬於比較難解答的問題。因為小學的學生沒有學過方程,必須用算術的方法來解答,比較抽象難懂。另外一些幾何題涉及到圖形、輔助線的問題也比較難用語言描述。

  『電話家教』中心也坦言,從目前的技術角度來講,電話家教服務確實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這也是電話家教中心至今沒有開通高中補習項目的原因。

  在電話家教中心,前來為孩子辦理電話家教業務的王女士提出了顧慮:家長怎麼知道電話那邊給孩子講課的到底是什麼人,當家長不在時會給孩子講些什麼知識,講授效果到底會怎樣?電話家教公司是靠賺取通話費運營,會不會有人故意拖延解答問題的時間來賺取更多的通話費。

  專家觀點

  『電話家教』兩年前在北京興起,最早使用電話家教服務的多是一些外語學校。由於外語學校課時比較緊張,如果不達到一定訓練強度很難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所以有人開始嘗試放學後與老師在電話裡進行口語交流。隨著家教市場的完善和快節奏生活的需要,『電話家教』開始在各個科目發展。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教授沈銘明認為:電話家教相對於傳統家教體現了更方便靈活的特點,但永遠只能是一種教學的補充手段。教育所應該注意的最關鍵一點就是因材施教,在電話裡要想了解一個學生的性格乃至基礎存在很大難度,傳統面對面教育是電話、多媒體等任何現代信息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

  哈爾濱師范大學經濟學博士徐明表示,『電話家教』從本質上來講屬於通訊公司的一項新的增值業務,是教育信息產業化飛速發展的產物。同時,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電話家教』的很多經營模式還有待完善,有關部門應作好監督纔能促進這個行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