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2日電 『我願做一顆種子,播愛社會,帶起愛心千百萬。』王玉林說,奉獻愛心已經由多年持續的行動變為一種習慣。如今,他如果見難不幫,自己心裡都過不去。
1998年,全國第一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志願者協會——王玉林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哈爾濱市成立,王玉林把自己成長中社會鄰裡的幫助銘記心中而全身心投入到回報社會之中。他相信,大愛無邊,惟有行動見證。他24年如一日地照顧眾多有困難的老人,深深影響了哈爾濱人,協會現在已有4000多人。
48歲的王玉林,是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鍋爐供暖公司木蘭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倉庫保管員。王玉林幼年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艱難撫養六個子女。他靠黨和政府救濟讀完中學,並在眾鄰裡們相互幫助中度過最艱難的時光。生活的磨礪讓他難忘人們關懷,在工作中、在生活裡,他不但盡職盡責,而且業精人勤。
作為保管員,王玉林手中有兩串鑰匙,每串都有幾十把,分別是各倉庫、食堂、車庫的。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把鑰匙掛身上。20年工作,他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即不管哪個房門,他都能拿出鑰匙就打開,從不用第二次。因出色的工作,他在2002、2003連續兩年獲得市勞動模范稱號。
王玉林照顧孤寡老人是從1982年開始的。同住在一個大院的鄰居李樹春、馬艷傑夫婦,已經70多歲了,體弱多病,惟一的兒子在外地工作,老兩口生活十分艱難。有一天他下班回來,正遇上李大爺一步一挪地往家搬煤氣罐,體力不支的馬大娘早已累得滿頭大汗。他立即幫把煤氣罐扛進屋。主動對他們說:『大爺大娘,今後有什麼活就讓我幫你們乾吧!』從那以後,我就把老兩口平時買糧、換煤氣等重體力活全包下來,一直堅持了八年,直到老兩口去世。當時個別鄰居說他不是神經有毛病,就是另有所圖。而他則每每笑笑而已。
24年來,他利用節假日先後長時間照顧幫助了24位老人,他們中有的已經離開人世,有的正在與病魔頑強抗爭。他時常想,人都有老的時候,老人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誰願意在孤苦伶仃中走完人生的路呢?如果我們能用自己的愛心為這些無助老人的晚年送去一縷陽光,增加一些溫暖的回憶,這不是很有意義嗎?
王玉林不滿足於一個人做好事,於1994年加入哈爾濱市志願者協會,參加了許多大型志願者活動。每年的『哈夏』音樂會、1996年的亞冬會、『保護母親河』環保志願者行動等都有他的身影。他成為亞冬會優秀青年志願者、1997年哈爾濱市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2000年獲得全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並獲得服務銀質獎章。通過志願者活動,他感到可以以更好的方式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獻愛心。1998年,他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志願者協會——王玉林青年志願者協會。近年來,他帶領志願者協會隊員在業餘時間深入孤寡老人、社區庭院、公益場所,清除垃圾、植樹種草、維持交通、祭掃烈士陵園等。他從自己身邊延展到大學、醫院等,兒子、侄女、醫生等紛紛加入志願者行列。近幾年來,他們已捐助了34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王玉林從生活到工作到社會,他奉獻著幸福著。他說,奉獻是幸福是希望,是人們精神生活的滿足和昇華。有一首歌中唱道『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他唱著做著快樂著。他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將伴隨他一生:生命不息,愛心奉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