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龍波正在給兒子張鑫擦拭潰爛的瘡口 |
東北網9月13日電 13歲,正是人生的豆蔻年華,生活中本應撒滿陽光和歡笑,可是一個少年卻在這放飛夢想的季節裡,在生死線上苦苦掙紮,與白血病做著艱難的抗爭,這個不幸的孩子就是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站前小學六年四班張鑫。一個從小就失去母愛的孩子,一個與下崗多年的爸爸相依為命,靠著七旬的爺爺僅有的400元退休金撫養長大的孩子,一個曾經純真可愛、活蹦亂跳、懂事聽話的孩子……
9月5日上午,張鑫75歲的爺爺張慶洲來到鶴城晚報副總編輯許長生的辦公室,向記者哭訴這一年來13歲的張鑫被病魔不斷折磨摧殘的痛苦經歷。他剛剛從齊齊哈爾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周立山那裡來,周主任聽完老人的訴說後,給素不相識的他拿了100元錢、一些香腸和牛奶等食品。這時,副總編輯許長生將一杯濃濃的熱茶放在了老人的面前。老人幾口喝盡了茶水,並將茶根嚼了嚼咽進肚裡。老人說:『一大早就忙著跑孫子救助的事,哪還顧著上吃飯呢……』老人臨別時,兩位記者拿出300元錢放在老人手中,告訴老人請他給張鑫買些補品。
為了進一步了解張鑫的病情,當晚5時,記者來到富拉爾基區鐵西鋼管廠家屬樓2門7樓張鑫的家中,記者看到眼前這個13的小男孩由於營養不良已經骨瘦如柴,他坐在鋪得厚厚的被褥上,兩只細細的胳膊肘架在大腿上,雙手無力的支橕著略顯碩大的頭顱。一雙又黑又大的眼睛早已失去了童真的光彩,脖子兩旁淋巴的部位各鼓出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膿包。張鑫看到記者來,看似高興的臉上卻連笑的力氣都沒有了,不停地發出呻吟聲……
張鑫的姑姑張鳳霞說,去年6月,健康活潑的張鑫突然感到渾身無力、惡心嘔吐不止,隨後的幾天裡,張鑫的病情越來越重,他爸爸把張鑫領到當地的某衛生院進行檢查,糊涂的醫生給開了一些胃藥了事。轉眼幾個月過去了,張鑫的病情不見好轉。於是,他的爸爸帶著張鑫到哈醫大一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張鑫被醫院確診為溶血性貧血,必須住院治療。
張鑫的爸爸張龍波早年離婚,已下崗多年,帶著張鑫靠每月打零工掙的200多元錢維持生活。面對孩子嚴重的病情,他萬分焦急,卻束手無策,只得給在家中等待消息的的老父親張慶洲打電話,告知孩子的病情並想辦法幫著借錢。就這樣,經過張鑫爺爺和幾個姑姑共同努力,終於東挪西湊借到了2萬餘元,張鑫住進了哈醫大一院進行治療。一個多月很快過去了,借來的錢也用完了,張鑫的病情此時已稍有好轉,由於再也沒錢治療,張龍波只好帶著心愛的兒子回家休養。
回到家後,雖然張鑫按時吃藥,但張鑫還是一天天地消瘦下去,病情加重,全家人心急如焚。經過商量,又從親朋好友那裡籌借(抬)了1.5萬元,來到了天津血液中心。待所有的化驗結果出來後,猶如晴天霹靂,醫生告知張龍波,張鑫患的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6,需要立即住院和化療治療。由於張家來時只借了1.5萬元錢,檢查各項費用花去了7000餘元。張鑫在天津檢查的4天裡,張龍波和孩子老姑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睡一次好覺,省下錢給可憐的孩子買藥。懂事的張鑫見爸爸和老姑為了給自己看病晚上睡覺都不捨得住旅店,姑姑躺在醫院走廊的窗臺上,爸爸蜷縮在病床的一角勉強地閉一會眼睛休息。已經被病魔過早的摧殘而懂事的張鑫抱著爸爸痛苦地說:『爸爸我們回家吧!不要抬錢給我看病啦,以後我好像不能照顧你們了,往後還得生活呢!你留點錢,以後好找個阿姨來照顧你吧!』張龍波還沒聽兒子說完,已是淚流滿面了……
記者在張鑫家中看到了一年前他的照片,張鑫拿著一把塑料手槍神氣地站在那裡,圓圓的臉蛋上露著幸福的微笑,而如今的他已經和從前判若兩人。誰也不會知道,這個曾經6歲被母親拋棄、8歲就像小大人一樣照顧臥床生病的奶奶、9歲為了蹬三輪車的大姑回家就能取暖,放學後就到大姑家生火卻把自己弄成了個小花臉的張鑫,今天連走路、吃飯、喝水都成了奢望,每天只靠兩袋牛奶維持著弱小的生命。
記者在醫護人員處了解到,現在唯一挽救張鑫生命的途徑,就是給他做骨髓移植手術,費用在30萬元左右。高額的費用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實在無法承擔。一個人的骨髓配型的費用大約就需要7000元左右,而且還不一定合適。這驚人的數字對於已經債臺高築的家庭已經是無能為力,每當聽到窗外小朋友的嬉戲聲,張鑫都會趴在爸爸的懷中喃喃地說:『爸爸,我好想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