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謀劃工業領跑縣域經濟——訪肇東市委書記聶耕寰
2006-09-13 13:54: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3日電 秋日的肇東,氣爽天高。整個小城籠罩在塔吊林立,機聲悅耳,人心歡騰的項目建設熱潮之中。

  項目牽動,工業主導。已經成為當地人一句口頭禪,也讓當地的經濟在全省牛氣十足。工業去年實現產值113.2億元。

  地區生產總值125.6億元。財政收入6.07億元,位居全省縣級的亞軍。其中,70%%的收入來源於工業。如何讓工業繼續拉著當地的經濟迅跑,實現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牽動力越來越強呢?記者日前采訪了該市市委書記聶耕寰。

  聶耕寰說,發展縣域經濟首先要找准定位,選准適合自我發展的模式。這是決定縣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健康發展』的關鍵。

  肇東選什麼,不言而喻。

  工業起步早,基礎好。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發展鄉鎮企業時期,工業便成為肇東的金字招牌。多年來,肇東人咬住工業不松口,在迅速提昇經濟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人纔和思想等方面經驗。

  聶書記說,如今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肇東被納入了哈爾濱市都市經濟圈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又迎來了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千載難逢的良機。

  工業迅猛領跑,讓肇東人興奮不已。掐手指一算,肇東的糧、畜、油和藥,四個產業都形成了氣候。

  玉米,先後引進和建設了以中糧(華潤)、希望和成福集團為代表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年吃掉玉米120萬噸。奶牛,市內有三家企業。還引進了伊利30萬噸液態奶項目。

  石油和醫藥化工,榆樹林油田公司,福和和濟仕藥業也迅速成長。

  當然,肇東人也清醒地看到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和面臨新的挑戰。早期朴素的工業思想,讓肇東人解決了最初的憋糧、憋豬、憋牛局面,農民從此不再憋氣。原字號流通不復存在。不過,現在卻不同了。

  肇東人除了依然要做大做強產業基地,強化服務、優化環境,加大投入、城鄉聯動等打牢基礎的常規動作外,更要高瞻遠矚,向工業化鏈條的更深鏈接挖潛,培育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實現工業的再發展。

  聶耕寰說,肇東將繼續實施『堅持工業主導,實施項目牽動,推動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戰略。首先依托資源,打造支柱產業。努力做好資源深加工文章,加速構建『航母』牽動、產業配套、集群發展、效益突出的工業經濟新格局。優先發展糧食加工業,持續發展畜牧產品加工,大力發展石化工業,積極發展醫藥化工業。其次,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構建發展平臺。最後,還要以招商引資為動力,培育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堅持開放開發,用引聯促發展。

  現在,當地招商上項目門檻很高。不是什麼項目都上,什麼資都引。規模小的、財政貢獻小的、污染大的項目,是進不了肇東的。而且,方向性明確。今年,肇東針對四大產業,相繼引進了吃配企業:

  玉米產業,今年又投資近7億元建設了15萬噸酒精擴產和纖維素酒精項目。建成後,不但吃掉了本縣的玉米,還將帶動周邊地區糧食生產;溫州一品彩印包裝,是一家專門為伊利集團生產印刷包裝品的配套企業;畜牧產業,液態奶、大莊園畜禽加工、葵花仁加工也全速施工建設。

  這是肇東工業發展的裡程碑式階段,聶書記說,也有人這樣形容,肇東工業在『轉型』。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

  聶耕寰坦言,未來兩年,工業將繼續拽著肇東縣域經濟迅跑。說這話時,他信心十足。

  采訪結束後,記者在肇東轉了一圈。城市中,工業有聲有色,龍頭企業一個賽一個,生產場面喜人。鄉村裡,農產品加工基地可圈又可點,新農村建設昇溫。從城市到鄉村,就像從龍頭到龍尾。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