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4日電 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喜訊頻傳:今年前7個月累計完成商品產值33億多元,超過上一年度全年產值的總和;自行設計的國內第一臺、世界最大的1.5萬噸水壓機的總裝進入關鍵階段;承制的當今世界最大、最重的填補國際空白項目的5.5米軋機架合澆成功。『一重』冶煉技術再攀新高峰。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重創新發展模式,建立科學發展體系。對原有技術格局動了大『手術』,建立了『生產一代、試制一代、研發一代、構思一代』的創新模式和組織結構體系。
實施了外部市場資源的發展戰略,加快了大連設計院和大連加氫反應器出海口基地建設。現已有近百臺大噸位加氫反應器產品運往各地。目前的大連設計院、大連加氫公司和大連國貿公司已成為一重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窗口。與此同時,一重在天津組建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現了國內首臺、首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和相關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及產業化。
著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幾年來,通過自主研發、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等多種途徑,先後為用戶生產了1700毫米帶鋼軋機、1780毫米冷軋機、多連杆機械壓力機、2040噸煤液化加氫反應器等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產品,使一重品牌和技術優勢有了向更高端的層面、更寬廣的領域進軍和拓展的空間。
夯實打牢了富拉爾基本部基地的建設。一重積極剝離輔業,整合人力、技術、設備資源,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產能產效,現已形成年產鋼水20多萬噸、鍛件10萬噸、鑄件3萬噸、機器產品產量15萬噸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