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7日電 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工程大學『紅胳膊箍』值勤乾預學生過分親密的舉動,已經成為哈爾濱市各高校內的熱門話題。記者對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所高校內的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采訪,大家對『紅胳膊箍』眾說紛紜,正反兩方各執一詞。
『紅胳膊箍』反對方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李航:現在大學生都可以結婚了,還整出『紅胳膊箍』來乾涉學生戀愛,這與法律相悖離。
這『紅袖標』好像淡出江湖多年了,沒想到又在高校裡重新上崗了。我現在沒有女朋友,也沒有所謂的『不文明』行為,但是還是覺得這種管理方法不太合適。
眾所周知,去年9月1日全國高校開始實施的新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新規定中取消對在校生婚戀的強制性規定,也就是說現在在校大學生可以結婚了。不論是《婚姻法》還是《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都正視了當前大學生的婚戀問題,現在再搞出一個『糾察隊』的組織來乾涉,說白了這不是一種倒退嗎?
哈爾濱工業大學小於:一對情侶擁抱、接吻就是『不文明』嗎?界定『文明』與『不文明』的標尺是什麼?
隨地吐痰、打架斗毆是不文明行為,甚至可以把好吃懶作、不思進取也劃在不文明范圍內,但是熱戀的情侶之間手牽手、擁抱、接吻的行為定性為『不文明』實在匪夷所思。一方面是取消對在校大學生婚戀強制性規定,讓大學生婚姻合法化,一方面又給學生情侶戴上『不文明』的帽子,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嗎?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國人在法國開車,突然前面的車都停了下來。他向前一看纔知道,原來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侶正在馬路中央忘情地親吻!這個中國人氣惱地請那對情侶離開,哪知道一位司機衝他嚷了一句:『先生,難道你沒有年輕過嗎?』
高校學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進入到了戀愛季節,這是人之常情。大家現在都能正視大學生婚戀的『大行為』,為什麼偏偏在擁抱的『小細節』上吹毛求疵呢。不能因為我們有了一個大學生的身份,因為我們生活在相對封閉的校園裡,人之常情也要被泯滅。對於大街上情侶的親昵動作,大家就可以司空見慣、視而不見,對於校園親密行為,便要予以道德上的指責,無疑是不切實際的,也有欠厚道。
哈爾濱工程大學小孫:情侶間的親昵應該在私密空間內進行,但是大學生私密空間在哪裡?
所以把學生情侶的親昵動作視為『不文明』行為,無非是某些人認為這些舉動是『視覺污染』罷了。的確,這種被視為私密性的行為應該在私密空間進行,可是大學生的秘密空間在哪裡?寢室是大家的寢室、食堂是大家的食堂,難道大學生情侶為了一個擁抱,一個親吻要到校外去租個鍾點房?要在寢室的床上拉上一個簾,這樣就文明了?
南方高校曾有學生提出過開設『戀愛專室』,給學生情侶一個私密空間。但是學校終究是教育機構,並無此義務。為什麼不能對學生情侶之間的正常情感交流給予應有的理解呢?還要弄出個『紅胳膊箍』來,都是從年輕時走過來的人,起碼的理解還是應該有的。
『紅胳膊箍』支持方
哈爾濱工程大學小郭:誰都有選擇戀愛方式的自由,但這種自由不能以影響他人生活為前提。
大學生談戀愛這已是無可厚非的事。學生到了這個年齡,應該自己選擇生活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可是,有些同學的戀愛方式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讓人無法接受。比如說吧,我們寢室六人共用一部電話機,按說夠用了。但是我們好幾個兄弟都要到別的寢室借用電話,為啥?就是因為室友小黃和小張,正在熱戀。每天晚自習下課後,電話成了他們的傳情工具,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誰要在這時打來電話,一晚上都得吃閉門羹。等他們的甜言蜜語結束時,常常是到夜裡一兩點了。我們要想給別人打個電話,那得提前跟他倆『預約』。
還有,有一天下午,我想去教室自習,當我推開門的時候,怔住了:一對戀人正在空蕩蕩的教室裡接吻。我只好倉皇退出。
這樣的例子在大學校園裡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我並不是反對別人的戀愛方式。只是,戀人們在表達山盟海誓,傳遞愛情信號的時候,也要考慮是否影響他人的學習和生活。說到底,學校是學習的公共場所,並不是兩個人纏綿的愛巢。食堂裡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宿捨門前,兩人抱在一塊兒『起膩』,常常是一兩個小時,公寓管理員攆都攆不走;自習室裡當眾kiss,這些看似對愛情的執著,實質上表明了一種幼稚心理。這能代表你對愛情的承諾和忠誠嗎?
假如你的感情表達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這種愛情本身也帶有自私成分,而且也不足取。因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哈爾濱師范大學小劉:校園戀人應該在他們身邊畫一個圈。在二人世界裡,這個圈可以盡情擴大;在公共空間裡,就要適當縮小范圍。
我們學校曾經有過關於『是否應當在校園餐廳裡禁止互相喂飯』的討論,相信很多人在啞然失笑的同時,更為校方管理者的萬般無奈而深感同情。我想對於學生情侶的行為問題,就該在所有學生中形成一個共識,不需要『官方』制定,而由『民間』約定俗成。
在中國大學校園裡不可能發生法國那樣的大隊司機為熱吻情侶讓路的故事。首先,大學是學習的場所,如果只有情侶們的方便而沒有其他師生學習、研究和休息的方便,那就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其次,擁抱、撫摸、接吻等帶有性的色彩,對中國人來說是很隱私的事情,不宜張揚在外。再次,中西有別。總的來說,西方人表達愛意更直接、奔放,而東方人則傾向於委婉、含蓄。這兩種方式無所謂孰好孰壞,只是在國內環境下,為何偏要『入鄉不隨俗』,弄得大家都別扭呢?
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總要遵從大多數人的共同願望和需要,建立規范。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心理專家:『禁錮』和『放縱』是兩個極端
針對『校園文明督察』隊現象,市委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在公共場所異性間的親密行為,是改革開放以後纔出現的事。應該說中國人敢於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情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而過去,與其說是戀人們不想,還不如說是他們不敢,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壓抑的、傳統的、閉塞的。近幾年,社會發展越來越趨於開放、自由,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整個輿論環境也越來越寬容,在這種背景之下,人們壓抑的感情,僵化的思想得到了釋放和解凍的機會。年輕的戀人們敢於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一切行為都要有『度』,要以不給別人帶來不便或是尷尬為前提。
事實上,因為大學生戀人總是喜歡沈浸在二人世界裡,和其他同學交往減少,還容易導致其他問題。比如缺乏同性朋友,對集體活動不關心,失戀後痛苦得不到有效排解等實際問題。大學生活是年輕人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人際交往總是囿於少數人的圈子,對於人格的完善不利。所以,年輕人要享受愛情的溫馨甜蜜,也要養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良好心態。
當然,學校畢竟是教育的基地,學生在校園裡的生活應該是以學習為主。這就像軍營一樣,每個領域都有其自己的制度。在校園裡對於學生的戀愛行為及性觀念合理的規范和正確的引導,也是尊重教育的表現。『禁錮』和『放縱』都是兩個極端,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