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7日電 入秋以來,哈爾濱市體檢市場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都推出了各種體檢套餐,有一兩百元的普通健康體檢套餐,也有上千元的豪華體檢套餐。雖然形式各不相同,但促銷手段倒是相同的:用優惠價吸引顧客。據了解,平時公開報價百元左右的體檢套餐,現在都有不同幅度的降價,有的體檢中心竟然將平日價格800餘元的體檢套餐優惠至100元,更甚者將七八百元的兩性健康體檢降價至48元。體檢為何能如此低價?醫院真的在做賠本買賣嗎?各種降價優惠的背面究竟隱藏著什麼貓膩?記者連同兩名志願者(徐先生和常女士均是哈爾濱市三級甲等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一起對此進行了暗訪調查。
有病查不出,沒病查出病 健康體檢市場惡性競爭不健康
記者采訪調查發現,哈爾濱市體檢市場中存在著許多消費者不了解的問題,健康體檢市場因爭奪客源而表現出『不健康』的一面。
體檢差價=體檢差距
低價體檢真的是『同質低價』嗎,是『優惠讓利』嗎?像上文中那家醫院48元的體檢套餐,原價要713元,在三級甲等醫院做恐怕千元也難以下來。哈醫大四院體檢中心的韓主任向記者解釋,同樣一個項目,檢查可能差別很大。『例如B超,就有彩超和黑白B超之分。現在一般大醫院都給顧客做彩超,而小醫院給顧客做黑白B超,價格就相差幾十元到上百元;像支原體培養,如果只是簡單地用顯微鏡做個定性,只需要人力,不需要試劑、玻片等,幾元錢就夠了。但如果按照大醫院的做法,要利用玻片、試劑等做具體的量化測試,光這一項就可以有上百元的差距。所以,別看它原價要700多元,實際操作起來可能成本只要幾十元就夠了,而體檢質量相差很多。』
事實上,根據檢查方法不同,相同體檢項目的價格的確有相當大的差別。一般胸透只要10元左右,而胸片就要40-100元。胸片的輻射要比胸透少得多,而很多不正規的體檢中心為了降低成本都用胸透,胸透不但對體檢者的傷害大,清晰度也不理想;化驗所用試劑分為國產、進口,種類和檔次各不相同,價格差距很大,准確率、精確度也就相差甚遠。為了減少成本,一些體檢機構甚至采用低檔、劣質甚至變質的試劑來做化驗,檢查結果很容易出錯。
兩名志願者分別到幾家醫院進行了體檢,得到的體檢結果卻各不相同。常女士在××醫院被查出有陰道炎,但在哈醫大四院檢查沒有陰道炎;徐先生在省×××醫院被查出心肌缺血、腎髒粗糙和腰椎有問題,但在哈醫大四院和哈醫大一院,他的心髒、腎、腰均未發現異常。
沒病查出病有病查不出
在健康體檢市場中,錯檢、漏檢的現象屢見不鮮,令一些患者耽誤了治療最佳時機。
之一、為了賣藥出具假化驗單
記者從211醫院體檢中心了解到,一些體檢者在不正規的體驗中心做體檢,經常有隱藏的疾病沒查出來,沒病的倒被查出了病。在該體檢中心就常會有體檢者在一些小體檢中心體檢後,被查出有性病或是疑難病癥,到該體檢中心復診。而通過該中心的檢查,體檢者身體並無異常。這不過是一些體檢機構為了賣藥掙錢出具的假化驗單。
之二、醫生護士聯合作扣,誘導體檢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體檢機構醫生開單後,有護士全程陪同進行各項體檢,並且護士每進一個診室都會與醫生交代幾句。體檢者最終的體檢結果肯定和體檢者未做體檢前,醫生所『懷疑』的病癥相同。
之三、單位體檢走過場
記者在采訪哈爾濱市一些民營體檢中心時發現,幾個人的體檢中心也能承接近200人的體檢工作,每天竟承諾可以體檢上百人次,而正規的體檢中心每天的體檢量不超過50人次。
『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情況,恐怕是這些體檢機構的通病。有一家體檢機構為一家單位的53名職工體檢,結果去了50名職工,最後卻領回了53份體檢報告。國企的王女士對記者說:『單位組織我們到一家醫院體檢,檢查的時候,由於人多,有幾個醫生根本沒認真檢查就在上面蓋章、簽字,就寫「正常」。在有的體檢處,醫生把收來的體檢表漫不經心地放在桌上,很容易弄混。我們僅抽了血、做了個B超、拍個胸片,連主檢醫生都沒見到,幾十項指標的體檢結果就出來了。可想而知,這種體檢報告的真實性。』張先生單位效益不錯,每年都組織體檢,他都沒查出毛病。近日,他腰疼到211醫院做檢查,竟查出腎結石已達0.7cm,醫生說結石早就存在,只是以往的體檢沒有查出,現在已無法自主排石。』
做體檢只出報告不指導
哈爾濱市市場上許多健康體檢,僅限於做體檢,出體檢報告。收了你的錢,給你一個體檢報告就完事,沒有專業醫生的指導。不少體檢者雖說拿到了體檢結果,但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仍然不是很清楚。志願者常女士在哈爾濱××醫院做了所謂的100項體檢,最終連個體檢報告都沒有,只有一疊化驗單。體檢者自己又不是醫生,如何對各種體檢量化指標進行分析呢?這樣的健康體檢對於體檢者來說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