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國力強大纔不會挨打——訪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辛培林
2006-09-18 09:13: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姝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8日電 題:國力強大纔不會挨打——訪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中日關系研究專家辛培林

  『「九·一八」給我們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屈辱和痛恨,還有發展壯大國家的不竭動力。同時,它讓我們銘記:只有國力強大,纔不會挨打。』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中日關系研究專家辛培林說。

  辛培林說,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當時中國經濟落後、政治不獨立的國情導致外強入侵。『九·一八』這個國恥日,讓每一個中國人牢牢地記住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激發了中國人民發展經濟的斗志。

  辛培林認為,我們要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在此基礎上發展中日兩國經濟合作,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使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已經步入社會穩步發展的快車道,經濟高速發展,政治安定,人民團結。在這史無前例的難得發展機遇面前,國人更應該把愛國主義情感轉化成建設祖國的精神力量,發展經濟,壯大國力。

  辛培林說,韓國人把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放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韓國人愛國,不僅表現在擁有強烈的愛國熱情上。『身土不二』是韓國隨處可見的廣告詞,意思是說,我生在自己的國家,擁有養育我成長的國土,而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纔是最適合我的。韓國的國土面積僅為9.9萬平方公裡,約佔中國面積的百分之一,只相當於廣東省的一半。人口也只有4800萬,約為中國人口數量的1/28。可是,就是這個也曾極度落後、飽受蹂躪的東方小國,經濟卻走在了中國前頭:其經濟規模的總量,已居世界第10位,近乎於中國的一半,而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近15000元美金,是中國的10餘倍。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50年內。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的韓國,在經歷了日據時代的殘酷統治,朝鮮戰爭的多年戰火摧殘後,已是一片焦土。農業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而韓國經濟崛起的重要因素是,民眾在強烈愛國主義情感支配下的危機意識和奮斗精神。他們牢記歷史教訓,奮發圖強,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邁入世界發達工業國家行列。除了經濟領域,近10多年來,韓國在政治、文化、電影、電視、大眾娛樂、體育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面對韓國的迅速崛起,我們這個擁有十多億人的泱泱大國,又何嘗不能齊心協力地搞經濟建設呢?

  辛培林說,將愛國主義情感作為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堅實基礎。只有我們的國家強大了,被動挨打的歷史悲劇纔不會重演。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