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電(記者黃健)悠悠的松花江畔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北國名城哈爾濱。提到哈爾濱,不知道你最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哈爾濱有著古朴典雅的步行長街——中央大街;有著異國風情的歐式建築——索非亞教堂;有著風景秀美的休閑聖地——太陽島;有著傳奇歷史的百年老廠——『哈肉聯』(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
伴隨著歷史的滄桑,凝聚著百年的情懷。『哈肉聯』以其博大的胸懷承載著歷史的厚重,以其坎坷的歷程見證著冰城的變遷。消費者的鍾愛見證了『哈肉聯』金色的品牌,歷史的長河記錄了『哈肉聯』發展的歷程。1913年4月的一個上午,大上海『英商和記在華總公司』的高級掌櫃會議室裡氣氛凝重,十幾位英商正在研究商定一項重大決議:由英商馬前氏負責,投資5.5萬英鎊,在哈爾濱建立當時中國最大的畜產品加工企業——『濱江物產英國進出口有限公司』。
馬前氏領旨後立即趕到哈爾濱,在進行了充分的實地考察後,決定在傅家甸(現道外區)與秦家崗(現南崗區)下坎交界的英國街南極路(現南極街54號)建廠。半年後新廠投產。收購家雞、家鴨、野雞進行加工。所以『濱江物產英國進出口有限公司』被百姓俗稱為『雞鴨公司』。在此後的逐年擴建中,『雞鴨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1915年建成當時哈爾濱第一個大型冷庫,1916年開始收購豬、牛、羊進行加工。這時,馬前氏接到上海總公司的命令:『新公司始創至今已三年餘,畜產加工初具規模,若能深加工之,為善。』領旨後馬前氏對畜產深加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論證,並著手實施籌建方案。
1918年,引進俄籍大技師愛金賓斯的紅腸加工技術,建成灌腸廠房,生產出哈爾濱『第一根紅腸』(標志著『哈肉紅腸』的誕生)中國最早的肉灌加工企業誕生了。這種紅腸的特點是外觀鮮艷、呈棗紅色,腸體無浮灰,有肉香、胡椒和蒜味,掛杆痕跡為白色細線,切成薄片抖動也決不散花。第一批紅腸上市正值春節臨近,一經推出,就被當地居民和各國僑民搶購一空,得到消費者極高的稱贊。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東北,1942年哈爾濱淪陷。為『確保日本國家供給需要』,日本人以敵對國為名強行接管了『濱江物產英國進出口有限公司』,更名為『滿洲畜產株式會社雞鴨公司』,由日本人濱田任經理,並派日軍738部隊的一個小分隊荷槍實彈進駐『雞鴨公司』。這一時期,『雞鴨公司』成為日軍在東北支援『大東亞聖戰』的最大軍需生產供應地。據史料記載『東北之肉食加工業,始於哈爾濱英人創立之雞鴨公司;偽滿時代之肉食加工業,則以供應軍需為要務』。
1943年哈爾濱被白色恐怖籠罩著,為建立東北抗日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斗爭,山東渤海地委派優秀共產黨員李恆清,胡鐵橋來到哈爾濱『雞鴨公司』開展地下工作,1944年在『雞鴨公司』成立地下黨支部,由李恆清擔任書記,當時哈爾濱僅有三家地下黨支部,另兩家為三棵樹黨支部,江北造船廠黨支部。『雞鴨公司』的地下黨們發動組織工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開展抗日斗爭,有利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為『雞鴨公司』的工人革命斗爭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狼狽逃竄,當時哈爾濱一度陷入無政府主義的混亂狀態,『雞鴨公司』也停工了。同年9月蘇聯紅軍開進哈爾濱,蘇軍軍官昆斯坦吉諾夫率一個排的官兵進駐並接管『雞鴨公司』,這時公司主要收購豬、牛、羊進行加工,一部分供應進入我國東北的蘇軍食用,一部分運往蘇聯。至1946年4月,蘇聯紅軍回國,『雞鴨公司』再度停工。
水流千遭歸大海,歷盡磨難得新生。1946年4月28日,人民解放軍開進哈爾濱,全市人民歡慶解放,同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雞鴨公司』實行軍事征用,由東北財經委員會東北貿易總公司領導,李鎮同志為第一任經理,更名為『東北雞鴨公司』,為解放全國生產軍需品。至此建廠34年,經歷英國資本家,日本侵略者及蘇聯紅軍經營過的『雞鴨公司』回到了中國人民手中,『雞鴨公司』的歷史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至1949年全國解放,『東北雞鴨公司』已成為全國加工和冷藏能力最大的國營肉類軍需生產和出口企業,圓滿完成了抗美援朝時期軍需供給任務。1951年7月在東北軍後勤部召開的東北地區軍需生產表彰大會上『東北雞鴨公司』榮獲8面獎旗,是東北地區獲獎最多的軍需生產企業。根據發展需要,1958年『東北雞鴨公司』正式更名為『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簡稱『哈肉聯』。
『春風楊柳萬千條,九億神州盡舜堯』。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工廠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擴大廠房建設,加速技術推廣。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工廠順利完成了從能源、飼養、存放、屠宰、肉制品、罐頭制品、生物制藥、生物飼養等全方位的技術改造,全廠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現代化的肉類綜合加工利用企業。
1997年,工廠投資8000萬,新建現代化廠房,引進德國、荷蘭、瑞士等世界一流生產設備,在『哈肉聯』基礎上組建『哈爾濱大眾食品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在原有品牌不變的前提下,公司與年銷售額達60億的肉制品行業巨頭——雨潤集團強強聯手,企業全面退出國有機制,組建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組建後的集團公司以生鮮加工產業,肉制品加工產業,商貿物流產業等為主要經營項目。
2005年,遵照哈爾濱市政府關於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進郊』的統一部署,為了食品工業及商貿物流產業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於投資近2億元建設雙城現代化食品工業園,建設年屠宰、分割生豬150萬頭生產線,年屠宰、分割清真肉牛10萬頭生產線,年加工熟肉制品5萬噸生產線。
目前哈肉聯生產的肉制品包括紅腸系列、兒童腸系列、風乾香腸系列、烤肉系列、高溫火腿系列、休閑紅腸系列、迷你兒童腸系列等10多個系列100多種產品。以其傳統的歐式風味遠銷全中國,享譽海內外。
百年春秋一瞬間,幽幽往事寫心田。冰城幾度沈浮史,發揚光大哈肉聯。
一百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然而,哈肉聯人,用近百年的時間,鑄造了輝煌的哈肉聯品牌。
如今提到『哈肉聯』三個字,讓人們想到的不僅僅是其獨特歐式風味的紅腸,卓越品質的香腸……,更是會讓人們憶起伴隨自己成長的一種情愫,一份關懷,更是一絲留戀,一縷鄉愁。她與中央大街,索非亞教堂,太陽島一樣,已經成為哈爾濱這座北方重鎮不可缺少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