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電 因為母親是掃馬路的環衛工人,兒子怕同學嘲笑,竟然鬧罷學抗議。最近,為了讓兒子重新回學校讀書,這位母親只好辭掉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42歲的馬女士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區,丈夫的身體不好,夫妻二人都已下崗,15歲的兒子還在上初二,一家人靠著社區幫著申請的低保金生活。今年年初,社區開始招聘公益崗位的衛生清潔員,負責掃馬路的工作,每月有400多元的工資,馬女士為了掙錢貼補家用就報了名。
9月初,馬女士開始上崗做起了衛生清潔員。幾天前,孩子的老師來到家裡告訴馬女士,她的孩子已經逃學好幾天了。馬女士詢問孩子後纔知道,因為母親掃馬路,他怕同學嘲笑,不敢去學校上課。知道了真相的馬女士和丈夫開始勸孩子去上學,可孩子卻無動於衷並表示:『如果媽媽不乾掃馬路的工作,我就去上學。』於是,為了讓孩子去上學的馬女士只好辭掉了工作,目前正在尋找別的工作,但困惑的她不知道下一份工作能否讓兒子有『面子』。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青少年心理治療專家白大夫,她表示,造成這孩子這種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現實中家長們總是『以孩子為中心』,使孩子養成好『面子』、愛慕虛榮的壞毛病,父母的過分溺愛導致了孩子的任性,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便以負氣出走來要挾父母。白大夫提醒家長,要經常與孩子聊天,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創造一些讓孩子經受挫折的磨煉機會,不斷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