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電 『人生的主要目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追求高的生活質量,而這種生活質量主要由7個項目決定。』昨天來自日本熊本大學醫學要學研究部環境保健醫學分野上田厚教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演講時如是說。
在演講題目為《預防醫學的新理念—生活質量》時,上田厚教授講道:一項調查顯示,每年美國有200萬人死亡,其中50%的死因是生活質量不高。上田厚教授說,所謂生活質量是指快樂感和滿足感,當人的快樂感和滿足感達到最大限度時,其健康狀況將達到最佳狀態,生活質量也就更高。人的生活質量除了自身的知識、技術起主要作用外,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援助和幫助起輔助作用。但最終起決定因素的是7項指標:每天保持適當的睡眠時間7到8個小時、不吸煙、不飲酒、維持標准體重、合理搭配三餐、不吃零食、進行適量運動並定期參加體檢。
上田厚教授說,生活質量與人的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常常抱怨現狀、長時間酗酒、吸煙等情況都會破壞正常的生活方式,導致生活質量不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