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風風火火的技術專家——記雙鴨山移動通信公司計劃建設部部長張秀明
2006-09-20 14:26:3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韓敦友 楊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0日電 題:追求卓越——記雙鴨山移動通信公司計劃建設部部長張秀明

  雙鴨山日報社記者 韓敦友 楊軍

  一副金絲邊眼鏡,一件白色體恤衫,沒有了在施工現場的風風火火,張秀明侃侃而談,記者更願意認為他是一個學者。

  張秀明,雙鴨山移動通信公司計劃建設部長,省移動公司『技術創新』、『合理化建議』獎獲得者;2000年被評為省級技術拔尖人纔,享受省級技術津貼專家;曾在全省GSM工程百日會戰中,連獲兩個一等獎和兩次被評為先進個人。這樣一個書卷氣的人,卻一直與荒郊、鐵架、電纜打著交道。

工作起來不要命 經常帶病上現場

  2005年早春,張秀明克服天氣惡劣等諸多不利因素,帶病踏遍了雙鴨山市的421個行政村屯,通過訪民意、探需求、搞預算、選站址,最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公司擬對偏僻村屯進行網絡覆蓋的實際勘察工作。5月20日,全省移動通信的『村村通百日會戰』開始後,張秀明全心身地投入到工程管理上。為了搶回工期,他根據自己的多年經驗,預見性地剔除了客觀不利因素,對施工單位的工期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安排,並創造性地改變了一些傳統工作辦法,對七星河源林場至三岔河林場12公裡的風化岩層上施工的光纜進行采取淺挖坑、用朔料管材防護加混凝土包封的方法,不僅縮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光纜敷設質量,而且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設成本,獲得這次全省光纜村通工程光纜會戰的第一名。

  去年4月末,公司要進行移動通信技術割接,正在長春治療頑固腰間盤病的張秀明,帶病趕回雙鴨山,並馬上投入到各項准備工作中去。從5月13日開始,他連續工作了四天四夜,以精湛的技術業務能力和驚人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涉及260多條2M傳輸線路,95個基站,12萬門交換機的龐大業務參數,5月17日,圓滿完成與哈爾濱移動通信的割接任務,保證了全市移動通信業務的安全運行。

日常管理『人情味』濃 樂於幫助他人

  對工作實行『人情味兒』管理,是張秀明同志的工作特點之一。2005年5月份,寶清移動分公司在某農村進行一座基站施工時,挖地基翻出的土佔據了應該給農民留出來的『地頭』空間,耕地的女主人與施工人員發生衝突,造成工程無法進行。張秀明帶令趕赴寶清縣農民家裡,以理服人,妥善處理了這一起賠補糾紛。

  張秀明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貫的樂於幫助他人,為給同事講解一項技術難題,經常親自操作示范出來;同事家有個大事小情,他也總是首當其衝。2002年,他到哈醫大二院住院時,發現同屋有一位患者,既不打針,也不吃藥,與陪護他的妻子擠在一張床上,經常唉聲嘆氣的,每天吃飯就是白開水加上一個面包或一個饅頭了事。經打聽得知他們是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白銀納鄉偏遠農村的患者,做完手術後家裡人一時沒湊夠欠醫院的2300元費用,而暫時出不了院。張秀明與他們認上『一家子』後,吃飯時經常邀那對夫婦過來一塊吃,並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這位患者出院後,通過跑運輸,到2005年底已經把3萬多元外債全部還清。

  2006年春節,張秀明的母親的病越來越重了,望著母親依戀的眼神,他下決心今年一定要陪在母親身邊。他清楚地知道,為自己、為這個家,母親付出的太多了,他無以回報。在她來日不多了的日子裡,他要陪在母親身邊,因為能時常看到兒子是母親最大的心願,他不能拒絕。可剛過完正月初七,張秀明接到了緊急任務,他馬不停蹄地趕赴省公司,一頭紮進新的工作中。初九的晚上,正在哈爾濱核對資料的張秀明接到了母親因腦血栓病故的電話。對母親深深的歉疚,變成了洶湧的淚水,他找了個沒人的地方,任自己淚雨滂沱。他把悲傷埋在心底,又投入到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省公司交給的任務。現在,提到母親,他唯以自慰的是,這個年,他是陪在母親身邊過的。雖沒能見母親最後一面,可他知道,母親是會支持他這個選擇的。

責任編輯:邱士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