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電 連日來,來自黑龍江省墾區的400多臺(套)大馬力現代農機裝備,成為呼倫貝爾大草原搶收麥類作物和整地作業的重要生力軍。據呼倫貝爾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自8月下旬以來,在近30天的時間內黑龍江墾區跨省作業面積預計可達120多萬畝,農機戶純收入達800多萬元。
近年來,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黑龍江墾區因地制宜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裝備,並自主消化、創新使用新技術、配套新裝備,農業機械化水平已處於國內領先。呼倫貝爾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大興安嶺兩側,耕地面積2400多萬畝。這裡地勢高、氣溫低,特別是嶺北,農時短、積溫低,農作物比較單一,主要種植的作物是大麥小麥和油菜,與黑龍江墾區種植的同類農作物種管收時段大約錯後一個月的時間。由於呼倫貝爾市廣大農村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化程度較低,當地農墾的農機化水平雖然較高,但大型機械擁有量明顯不足。
近年來,黑龍江墾區的大型農業機械開始利用農時差進入呼倫貝爾跨區搶收麥類作物和整地作業。黑龍江墾區的大型農業機械在麥收和夏整地結束後,便來到呼倫貝爾為當地的農民和農場進行代收和代耕服務,20日以後,再返回黑龍江墾區進行秋收作業。擁有大型收獲機、拖拉機的有機戶一年實現了兩季、三季作業,大幅度提高了機械利用率,並增加了收入。
在跨區作業期間,來自黑龍江墾區的大馬力機群克服當地丘陵漫崗等作業困難,采取割曬、撿拾、聯合收獲等相關措施,保證了豐產豐收。跨區作業人員實行兩班倒,收獲作業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整地作業,晝夜兼程,一天作業1200多畝。全部作業堅持標准化作業,作業標准高、質量好,令當地農場和農民贊嘆不已。呼倫貝爾當地的農機戶在黑龍江墾區大馬力跨區作業的啟示下,也准備明年利用農時時差,組織精良機械和技術能手赴黑龍江農村嘗試跨區作業。
黑龍江墾區農機到周邊地區跨區作業,直接起到了技術示范作用,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海拉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領導告訴記者,黑龍江墾區的大馬力機械跨區作業,從技術方面,從人員素質方面,從標准化作業方面,對海拉爾農墾起到了促進提高和帶動輻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黑龍江墾區赴呼倫貝爾地區作業面積將超過120萬畝,農機戶純收入超過800萬元。
據有關方面透露,兩省機械跨區作業僅僅是個開始,近日黑龍江墾區農機部門組織人員已深入到呼倫貝爾地區跨區作業現場進行考察,同當地農機部門領導和海拉爾墾區的有關領導座談交流,雙方達成共識:從明年起,進一步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增加機車數量,擴大作業范圍和面積。隨著大范圍的跨區作業,雙方還形成了多方位、多領域合作的初步設想。海拉爾農墾局副局長胡家纔告訴記者,海拉爾農墾和黑龍江農墾下一步將會有大的動作,如工業項目的合作、科技方面的合作、產業化方面的合作、經濟聯合體的合作等。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黑龍江墾區出動的400多臺大型農業機械已開始陸續返回黑龍江墾區所在的農場,參加農場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