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一年兩千多萬噸雨水難入地 哈市應多鋪帶孔步道板
2006-09-21 09:13: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 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1日電 哈爾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近幾年,哈爾濱市盜采地下水的行為得到有效制止,但專家指出,哈爾濱城區中的高樓大廈、柏油馬路仿佛給城區地表穿上了『防水服』,大氣降水無法補充到地下水中,極大地延緩了地下水漏斗區面積縮小的速度,浪費了水資源。

  哈爾濱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水文地質高級工程師穆玉光指出,現在哈爾濱的大廈越建越多,柏油馬路面積越來越大,地表被建築物、道路、廣場和步道板覆蓋,致使地下水體很難得到大氣降水補給。有的施工單位為了『保證工程質量』,紛紛用水泥在部分街路的人行道上勾縫(即步道板之間連接處用水泥封住),個別施工單位甚至采取先在地面抹水泥、再鋪步道板的方法,延長步道板的使用壽命,但大氣降水卻無法滲入地下,都從排水管線流走,致使大氣降水無法在哈爾濱水體總環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極大地延緩了地下水漏斗區面積縮小的速度。

  記者在長江路龍塔附近路段看到,人行道上,步道板之間的縫隙被水泥封死,許多行道樹被水泥臺緊緊地包裹著。

  據穆玉光介紹,地下水體補充主要靠大氣降水、地下水側向徑流和地表水體補給3種方式。哈爾濱市城區470平方公裡范圍內,大氣降水平均每天對地下水體的補給量為6.93萬噸,佔地下水體日補給總量的21%。據初步估算,在哈爾濱城區范圍內,每年白白流失的大氣降水量在2555萬噸左右。

  穆玉光指出,哈爾濱應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如北京市已經開始鋪設帶孔的步道板,讓大氣降水可以直接接觸到土壤,並滲入到地下水體中。哈爾濱市也可以采用增大綠化帶面積等辦法,增大大氣降水與土壤直接接觸的面積。市政建設部門在城市建設規劃時,可通過地形設計,合理引導地表徑流,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氣降水。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