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電 歷時14天,萬餘人觀展,500條留言。昨天16時30分,送走最後一位參觀者,兆麟街123號展館開館後首次舉辦的展覽———《偉人風采———呂厚民攝影作品展》落下帷幕。9月25日至10月10日,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哈爾濱市美術書法作品展》又將在這裡展出,將展出哈爾濱市美術家、書法家的80餘幅優秀作品。
半個月前,兆麟街123號由市委機關會議室『變身』公眾展覽館。隨著人們對其從陌生到熟知,由期待到贊許,兆麟街123號已成為哈爾濱城市文化建設的新亮點、市委與百姓加強溝通增進感情的新媒介。
9月6日,市委在《哈爾濱日報》一版醒目位置刊登兆麟街123號展館廣告。一時間,『文化交流的平臺,服務市民的窗口』成為市民口中的『高頻詞』、媒體關注的新焦點。
『高牆大院』,是黨政機關在許多百姓心中的印象。兆麟街123號展館開放首日,75歲的朱學義一大早就守候在展館門外,對『進市委看展覽既不要證件也無需花錢』的『規定』有些將信將疑。當工作人員笑吟吟地將他請進館內,他高興地說:『沒想到真可以「隨便」走進市委機關看展覽。』
把僅供市委機關使用的會議室改造為惠及全體市民的文化展館,以文化為媒介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兆麟街123號不僅改變了功能定位、服務對象,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執政理念的變化。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實習員鄒慶國認為,這一舉措集中展現了哈爾濱市委親近百姓、服務市民的思想內核,詮釋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實質。
打造服務型政黨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面向市民、服務大眾的展館,在為廣大市民提供精神大餐的同時,服務市民的意識也贏得了市民的認可和贊許———首展期間,兆麟街123號展館每天接待參觀者千餘人。這其中,有老人、孩子,乾部、群眾,公務人員、個體業者,還有特意趕來的外地人。預計10天的展覽,應市民要求延期展出。
和諧的黨群乾群關系、市委在群眾中的親和力,隨著兆麟街123號展館被市民熟知而凸顯;加大開放力度,接受市民監督,推進陽光政務,市委『開門迎客』的心態和胸懷,更成為踐行『哈爾濱精神』的表率。
在展館設置的留言板前,熱情的參觀者寫下一句句熱切的寄語,留下一個個真誠的建議。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創新之舉,最終會激發城市文化的無窮活力,激起全市人民建設『三個適宜』城市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