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電 『偶(我)今天下樓買東東(東西),知道了一件非常寒(吃驚)的事情。原來鄰居家的青蛙GG(長相不好的哥哥),是偶(我)最稀飯(喜歡)的一本IN(時尚)雜志的主編。』面對這樣的周記作文,哈爾濱市經緯中學的張老師不禁嘆氣,『教了20多年語文,現在怎麼連孩子作文都看不懂了?』記者調查發現,各種網絡語言正風行於學生中間。
連日來,記者先後走訪了哈鐵第5中學、哈爾濱市第52中學、奮斗小學、團結小學等十幾所中小學校的數百名老師、學生和家長,發現熱衷使用網絡語言的學生們不在少數。其中,80%的中學生表示經常使用網絡語言,30%的中學生習慣性地用網絡語言寫作文。6所中學的20多位語文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經常可以在學生的作文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網絡語言。『醬紫』(這樣子)、『BF』(男朋友)、『RPWT』(人品問題)、『S』(拐彎抹角)等網絡語言給老師的總體感覺就是看不懂,理解不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網絡語言不僅出現在孩子們的作文中,甚至出現在班級黑板報上。第40中學7年級某班的黑板報是以『拼搏進取』為主題的內容,上面寫著4個紅色英文字母『ASAP』。記者請教了多位英語老師,也沒弄懂這4個字母的含義。這個班的學生說,『ASAP』在網絡聊天中代表『越來越好』的意思。
『TAXI』代表『太可惜』、『PF』代表『佩服』、『CU』代表『再見』、『5』代表『嗚嗚』,以及人叫『銀』、帥哥叫『摔鍋』、什麼叫『蝦米』、反對叫『拍』、慚愧叫『汗』、吃驚叫『寒』、笨蛋是『286』……五花八門的網絡語言,在孩子們的日常交流中,被廣泛運用。
放學時間,在第17中學的門前,一些家長聽說記者采訪孩子使用語言的情況後表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懂了』。孩子和同學打電話,家長在旁邊竟沒聽懂幾句話。
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語言已成為學生中相當重要的『官方』語言。對此,老師、家長表示不解,漢語的日常詞匯已經夠豐富了,孩子怎麼就對網絡語言那麼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