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電 日前,媒體發表了本埠教輔圖書市場狀況的文章。文章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反響,很多家長和專業人士認為,黑龍江省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教輔市場的管理力度,避免資源浪費,抵制粗制濫造的教輔書對學生的誤導,希望能夠盡快研發推廣符合本區域教育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教輔圖書,滿足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需求。
針對家長們的呼聲以及專業人士的建議,本報記者對教輔類圖書狀況等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自2002年,國家教育部為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對教材以及教輔圖書逐漸放開。而在教育改革、教材改革以及出版資源重組、發行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輔市場的利潤突增。隨之而來的是,全國近六百家出版社中介入教輔用書的出版社達500多家,每年約有十萬種教輔圖書湧入市場。黑龍江省十餘家出版社也都在出版教輔圖書。那麼,這些品種豐富的教輔圖書能真正成為學生、老師的好幫手嗎,他們對這些教輔圖書的評價又是怎樣的呢?
『減負』不成反『增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教輔市場的放開,新課改的實行,學生和家長不僅要面對混亂、難以遴選的教輔市場,而且負擔並沒有減輕多少,有的家長甚者認為『增負』了。
李女士的孩子今年從69中考入了省重點高中,開學沒有幾天,李女士又增添了幾分煩懮:學校開出了本學期教輔資料的名單,粗算一下,如果買全了這些教輔圖書,至少在300元左右。『孩子在初中的時候,教輔就沒有少買,尤其是到了初四,僅買教輔書就花了六七百元,有的書根本沒有來得及翻,還嶄新的吶。』李女士給記者拿了幾本孩子在初四時買的教輔,這些書都被冠以誘人的名字:『××考試金牌』、『中考秘笈』、『狀元卷』等,價格一般在20元左右。
與李女士孩子相比,下崗職工劉懷斌的孩子倒是認真對待教輔書。每月收入不到千元,只要老師推薦的教輔書或者聽到哪本教輔書好,劉都盡量給孩子買回來。可是有時候,孩子在做一些教輔書上的習題時,常常解不開,有時都弄到半夜。第二天請教老師時,老師都得研究半天纔發現是習題存在問題。『面對這樣的教輔書,只好扔掉,浪費錢認了,可是孩子的時間浪費不起呀。』劉懷斌苦笑著說。
日前,在新華書店記者遇到從通河來哈給孩子購買教輔書的李平。李平說,孩子明年參加高考,為了讓孩子增強競爭實力,特意利用休息日跑到哈爾濱買教輔。面對眾多的教輔圖書,李平有些茫然不知如何選擇,但最終還是花了半天時間,買了三百多元的教輔。
一位老師說,一些父母不知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輔,往往買上一堆讓我們老師幫著挑選,增加了老師的負擔,又造成了浪費。
教輔,廢品收購站的新品
由於每年的課本都有一些變動,尤其是新課改後,一些配合新課改的教輔資料也在隨之變化,舊的教輔也就成了『廢品』。
日前,記者在南崗銀行街一家廢品收購站中了解到,這幾年教輔圖書還成了廢品中的『新品』。中考和高考結束後,來賣教輔的挺多,有時一天就能收幾十公斤甚至近百公斤。一些收廢品的人說,收購價有時按每公斤1元左右,高的時候也就在一元五六左右,低的時候0.8元。
今年孩子考入哈工程大學的江強說,孩子這幾年在高中階段買的教輔書至少花費千元以上,可是這些書當廢品賣也就十幾塊錢。
一家民營書店的老板說,每年開學前一兩個月是賣書的最佳時節,過了這個時間段就賣不動了。賣不出去的教輔書有的能退回去,有的乾脆就當廢品賣了。
記者在走訪一些廢品收購站時還發現,一些出版社在七八月份還到廢品站收購八九成新的教輔。一個開廢品站的說,他們買回去,就是做參考,然後再重新編書。
黑龍江省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說,原本教輔圖書是用來鞏固學生課堂知識,幫助提高成績的。然而有些教輔書不但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反而成為『廢品』,應該說這是教輔圖書的悲哀。
教輔不該成『教育垃圾』
如今走進新華書店、圖書市場,五花八門的教輔資料擺滿書架,許多書店就是靠教輔資料來維持生計。不但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還擾亂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特別是一些教輔資料粗制濫造,錯誤百出,對學生掌握知識產生誤導。教育專家認為,眼下,雜亂無章的教輔圖書,有演變成『教育垃圾』的趨勢。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的編審李禹河說,一本初中語文練習冊竟有一百多處錯誤,有的小學教輔頁頁有錯。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整頓查處教輔市場,但是,事與願違,教輔圖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泛濫成災,成為一種教育垃圾,治理的頑疾。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丁社長說,由於各種原因,教輔不能統一購買,但教與學中教輔的需求依然存在,必然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這種混亂局面使劣質教輔甚至盜版教輔有了可乘之機,教輔如果真成為『教育垃圾』,受害的只能是學生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