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電 作為全國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的發源地、『中國富硒大米之鄉』,栽培技術、生態環境等種種優勢,造就了方正大米的獨特品質。如何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跳出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依靠科技提昇『水稻經濟』的『軟實力』
方正稻米具有兩大產業優勢:富硒米,在傳統稻米加工的基礎上,添加了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稻米;有機稻米完成三年有機水稻轉換周期,順利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然而,方正的稻米雖然質量上乘、產量大,但卻未能形成稻米經濟的高效益。原因是種植、加工分散經營,難以形成規模優勢,這就意味著很難跨越標准化生產的『門檻』,稻米整體質量良莠不齊。簡單的『大農業』生產,難以抵御較大的市場風險。
方正人意識到必須重新定位市場,開掘『方正大米』的內在價值和增值潛力。用大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跳出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依靠科技提昇『水稻經濟』的『軟實力』。精心篩選良種,實行農業標准化生產,完善基地建設推行專業化加工,形成稻米產加銷一體化規模經營,優化產業振興『方正大米』,使稻米產業價值回歸。
方正縣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縣農技中心推廣水田測土配方、水稻標准化生產操作規程等12項技術應用,嚴格實行『四統一』標准生產,建立富硒水稻田間檔案,從源頭上保證了優質水稻的生產質量;投資400多萬元,全縣95%水稻實現了大中棚育苗,位居哈市之首;扶持田氏米業公司、松南米廠等稻米加工龍頭企業更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突破稻米加工的瓶頸,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在『方正大米』產業價值回歸過程中,米業協會和龍頭企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縣米業協會以5個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和10個米業加工龍頭企業為依托,采取公司、農戶聯生產基地的發展模式,訂單農業收購價高出普通水稻10%以上,產業化經營的腳步愈發迅疾。米業協會會員與國內180多家經銷商聯手銷售,銷售密網遍布27個省、市、自治區。
今年,全縣綠色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新增有機稻米面積7000畝。富硒米在南方市場銷售價格每公斤6元,有機大米每公斤11~12元,出現了逆市上揚的喜人態勢,方正水稻經濟借勢而上,步入與市場接軌的上昇通道。
叫響『方正大米』品牌,走聯合發展之路
由於加工企業小而多,缺少跨地區式、帶動力極強的『龍頭』企業,未形成聯合經營的優勢。結果是,大企業吃不飽,加工能力不能充分發揮;企業間各自為戰,生產盲目性較大,重復配置造成資源浪費。方正米業市場的大米品牌達到了35個,100多家稻米加工企業,其中有綠色產品標識的6家。『綠寶石』、『塔尖』等品牌產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雖然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形成了一定的經濟優勢,但『方正大米』這一特有的區域優勢不明顯。
優勢資源的經濟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是最大的浪費。無序競爭的結果,是誰也很難做大做強;品牌繁雜的結果,是內耗造成『方正大米』的含金量『縮水』。殘酷的現實讓雙方終於認清一個道理:打造『方正大米』的品牌刻不容緩,只有企業和政府通力合作,纔能將攏在一起的五指攥成拳頭打出大市場。2003年,方正提出『抓好品牌整合,走聯合合作發展』的戰略,盤活企業閑置資產,為下一步的資源整合奠定了基礎。
2005年4月,方正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這標志著方正稻米具備了打造國家名牌、進入國際市場的條件。哈爾濱方正綠寶石優質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荊志盛說:『有了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這塊金字招牌,企業銷售量大增,一天之內就接待了三撥客商,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而『方正大米』的區域優勢也使當地農民年增收2500萬元。
呼喚稻米精深加工,增強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能量
方正稻米憑借品質、規模和品牌優勢,市場銷路上揚。但一些業內人士冷靜地指出,方正稻米加工大多僅限於普通大米和精潔米等初級產品,使產品增值的稻米深加工轉化率、利用率偏低,稻米經濟應有的巨大效益未能充分實現。
方正縣副縣長楊桂榕認為,方正大米的振興不僅要體現在種植環節的米質上,還應該抓住發展契機,在稻米精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上多想點子,做足文章。目前,方正年稻米加工的副產品有25000噸米糠,稻殼50000噸,稻米深加工與資源綜合利用是提高其附加值的關鍵。
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石彥國介紹,稻米被譽為『營養之泉』,以米糠為例,約佔稻谷重量的5%~7%,除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還含有近百種生物活性因子。國外稻米副產品開發產品已有上百種,借助稻米精深加工,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其附加值,已成為稻米產業的發展趨勢。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稻米轉化,在多樣化、專業化、工業化等方面,距離國際稻米產業尚有一段差距。
今年,哈爾濱方正綠寶石優質米業有限公司斥資300多萬元,瞄向了稻米副產品開發,也由此拉開方正米業精深加工的序幕。他們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研發『綠寶石』牌方便米飯和米糠油,『搬』上了哈洽會的展臺,產品打開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市場,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他們還加大了水稻副產品的綜合利用能力,生產出建築用耐火板材,將於明年投放市場。有關專家認為,盡管方正縣對米糠、稻殼、稻草等副產品的開發與綜合利用還只是起步階段,也要視條件成熟盡快推出『精深加工』的多項發展舉措,那將促進稻米經濟整體水平的躍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