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巴彥縣攻克大豆重迎茬難題
2006-09-26 15:57: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尚光輝 陳海山 王詠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6日電 近日,巴彥縣農業科技示范帶中的4.5萬畝大豆田,讓許多農民嘖嘖贊嘆。這些大豆不僅長勢好,而且籽粒整齊飽滿,光澤度好,經專家測產平均畝產可達172公斤,比普通大豆田增加了22公斤,而這些大豆都是在重迎茬地塊上種植的。

  巴彥縣是國家重點大豆生產基地縣,年播種大豆130萬畝,年產大豆2.2億公斤,曾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常』大豆高產栽培模式和『大壟密』高產栽培法,並在省內大面積推廣,現已有58萬畝A級綠色食品大豆生產基地通過了國家認證。大豆種植、加工是巴彥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全縣有年加工能力4萬噸以上的大中型油脂廠6家,年加工大豆30萬噸以上。近年來,隨著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大豆重迎茬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成為大豆生產的技術難題。大豆重迎茬造成土壤養分失調、生物活性減弱、根際微生物分泌有害毒物增多等危害,導致大豆產量、質量下降。針對這一難題,今年初春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門邀請了國家著名大豆育種栽培專家劉忠堂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著名大豆重迎茬研究專家許艷麗研究員及省市部分農業技術專家對巴彥縣控制大豆重迎茬危害進行試驗研究。經過反復考察、多次論證,根據大豆生物學特性及耕作栽培特點,專家課題組初步篩選了『黑農48』、『抗線4號』、『合豐47』三個耐重迎茬大豆品種,同時利用『以菌治菌』的方法試驗研制了防治大豆根部病害的生物制劑———真菌復合顆粒劑,通過推廣應用有效控制了大豆重迎茬造成的病蟲危害、養分不平衡、農藥殘留等問題。

  目前,巴彥縣應用該項科研成果的重迎茬大豆面積20萬畝,預計可增產400萬公斤,直接為農民增加經濟效益880萬元。明年,巴彥及其周邊縣份推廣這一科研成果的重迎茬大豆面積將達到100萬畝。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