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百年兆麟公園百年韻味猶存 成為哈埠保存最完好的老公園
2006-09-27 05:57:1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李一可 袁紅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7日電 10月1日,兆麟公園將迎來百歲生日,雖然歷經百年風雨滄桑,但在市民的精心保護下,兆麟公園始終保持著建園初期的獨特風格,成為目前哈爾濱市保存最為完好的老公園。

  百歲老牆垛個個綻蓮花

  兆麟公園圍牆建於哈爾濱開埠之初,圍牆每隔3米左右就有一個牆垛,牆垛兩米多高,牆垛中間用鐵欄杆連接。牆垛頂端統一有個檐兒,檐的頂部是朵朵含苞欲放的『蓮花』。

  市冰燈藝術博覽中心副主任朱曉東介紹,雖然公園圍牆經過多次修繕,但牆垛基礎從未動過,牆垛頂部造型等都是當年原物。百年老牆體現的歐陸風情與尚志大街原有建築形式相呼應,在哈爾濱人和中外游客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蹊蹺鐵印章鐫刻『數字謎』

  公園副主任徐輝告訴記者,2003年的一次粉刷中,公園員工在清除舊牆皮時,發現西門牆垛裡『藏』著一個鑄鐵印章,上面鐫刻著『301』和『1915』字樣。印章直徑約13厘米,距離地面約半米高。印章被發現後,專家對其為何被嵌在牆垛內以及上面數字表示的意義有很多種猜測,『1915』標注的可能是年代,可是『301』代表什麼,大家眾說紛紜,至今無定論。

  經典『木刻楞』異域建築風

  在公園河心島中間,白色的木柵欄圍著一座色彩鮮艷的俄羅斯小木屋,是園內一處重要景觀。這座俄式木屋於1903年建成,比公園的建園歷史還早。小木屋為木質結構,主體由圓木咬榫,其門廊、屋檐、窗櫺上的雕花風格鮮明,是典型的俄羅斯鄉村民間原木建築,俗稱『木刻楞』。此外,園內多處建築都是與這個『木刻楞』同年代的,如現在公園南門檢票的小木屋、民警值班室,以及正在維修的一處100餘平方米的板夾泥俄式建築等。

  橋板仍古朴門楣憶舊時

  公園內的小橋迄今也有百年歷史。『跨虹橋』、『雲舟橋』、『渡澗橋』等百年老橋當年都是純木質結構的,曾被印在哈爾濱的風光明信片上廣為流傳。本月初,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公園對幾座老橋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粉刷橋面、加固橋體,小橋舊貌換新顏。『跨虹橋』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厚木橋板的風格。『雲舟橋』上涼棚門楣仍舊采用木制的谷穗圖案,古朴典雅的造型仍韻味十足。

  中式古山亭無釘工藝精

  近年來有關管理部門查找大量資料,逐步恢復了園內多處老景觀和舊址。2003年,公園按照資料和老人回憶,重修了1927年至1931年間建造的六角雙檐西山亭和四角單檐東山亭。

  為確保新建古山亭的清代官式皇家園林風格、純木制造,公園請來了多次在北京和沈陽參加古建築維修的老工匠,選取從林區精選的紅松、黃花松等優質木材,確保木材一個蟲眼也沒有。十多名工匠早起晚睡乾了兩個多月,采用無釘工藝,純木咬合,每個接合處都是咬口結構,每根亭柱都是一整根木頭,共計耗用60立方米木材。

責任編輯:邱士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