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周年巡禮:藍天綠柳新廠房
2006-09-27 14:05: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7日電 走進齊齊哈爾的開發區,滿眼綠意,到處都是依依楊柳。這裡沒有飛揚的塵土,沒有機器的轟鳴聲,更沒有冒煙的煙囪,有的只是瓦藍瓦藍的天空和藍天下鱗次櫛比的新廠房。

  哈大齊工業走廊齊齊哈爾規劃區總規劃面積112平方公裡,包括南苑、北苑、富拉爾基、昂昂溪和江西開發區。其發展定位是,依托現有工業基礎,加快裝備工業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對俄貿易基地建設,發展煤油化工、電子信息、環保、能源等產業。

  建設熱火朝天

  剛來鶴城,齊齊哈爾人就驕傲地告訴記者,這裡的空氣質量全國第三。在齊齊哈爾的北苑開發區,黑龍江齊齊哈爾熱電有限公司的新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記者在工地上見到了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的副總經理溫濤。他興奮地告訴記者,電廠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30億千瓦,實現市區內1000萬平方米的供熱。屆時,它可以取代市區的195座鍋爐房、353臺低效鍋爐,實現全年節煤47萬噸,減少煙氣排放16788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480噸。

  擁有一流技術和設備

  在齊齊哈爾市精鑄良鑄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東星指著廠房裡新建成的生產線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是國內的惟一一條等溫淬火生產線,完全是使用機器手來操作的。白手起家的齊齊哈爾華工機床董事長周立富給記者展示了令他驕傲的兩臺機床,一臺是QXK6050數控試樣專用雙面機床,剛剛通過全國招標賣入寶鋼;另一臺是QXK6040數控試樣專用雙面銑床,它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工業廢料變成寶

  對於這個以鑄造業見長的城市來說,最多的工業廢料就是粉煤灰和鋼渣。僅在富拉爾基項目區粉煤灰就達200多萬噸、鋼渣達140多萬噸。現在粉煤灰被制成了水泥和紅磚替代品等建材,鋼渣被制成了排水管、井蓋。由鋼渣制成的井蓋密度高、耐寒,年銷售收入可達5000萬。

  一大批下崗職工再就業

  見到記者,景苑石油機械制造公司的王友樂不可支。他是一名下崗多年的老工人,下崗前每個月的工資是500元,現在他每個月掙到900元,幾乎翻了一番。這樣的例子在哈大齊工業走廊齊齊哈爾規劃區不勝枚舉。工廠多了,工人成了香餑餑。記者聽說一些有技術的老工人,月工資甚至能達到6000元。

  農民嘗到了新農業甜頭

  齊齊哈爾富拉爾基項目區的農業園區建得有聲有色。這個區的區委副書記王劍鋒帶著記者專門參觀了他們新建成的番茄深加工項目和獺兔深加工項目。這兩個項目的特點都是讓農民能夠先簽訂單、後生產。王書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農民種一畝玉米的年收入最高僅為300元,但若是種番茄,每畝地的收入可達到800至1200元,目前這一項目已為農民增收1080萬元。還有獺兔,一只獺兔的養殖成本僅為20元,加工成獺兔皮可賣到90至120元,兔肉又可賣到30元,這個項目還在建設中,投產後可為這個區新增8500萬元收入。

  投資商深感政策好

  這裡的父母官將『全黨抓企業,全民搞招商』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力求為投資商做到4個100%:只要投資商提出的要求合理,就100%努力解決;只要投資商有難處,就100%熱情幫助;只要對投資商有承諾,就100%兌現;只要發現乾擾、破壞投資環境的行為,就100%予以嚴懲。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膽識和魄力,齊齊哈爾這座老工業基地又一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齊齊哈爾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負責人為記者描繪了齊齊哈爾規劃區的美好前景:到2010年,產業集群格局和協作配套體系基本形成,對俄貿易機制開始運行,連接歐亞的商貿通道逐步展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工業走廊將日趨展露出她綽約的風姿。

  圖為位於齊齊哈爾富拉爾基經濟開發區的東北特鋼齊齊哈爾浩盈鋼鐵有限公司。他們生產的為油田使用的特殊鋼鋼管已經佔領國內市場,今年頭8個月生產鋼管110000多噸,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二期工程電爐技改項目也開始啟動。黑龍江日報記者 邵國良 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