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日電 題:我們的節日(三)校園留守族在行動
東北網記者 張建 圖/文
不知道什麼時候,『80後』成了一個概念。校園裡的『80後』怎樣度過他們的節日?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走訪了留守在黑龍江大學內的部分學生。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次『放牧』式采訪,沒有事先約定好采訪框架,沒有聯系相關的采訪人。記者以黑大為『草場』,全憑感覺,信馬由韁地行走。目的只有一個,敘述一個原生態的大學裡的黃金周生活。
考研一族為了明天而守侯
記者看見小王的時候,他正在走廊的盡頭溫書。那是一本厚厚的專業課本。在假期開放的3號教學樓的第2層,像小王這樣站著看書的學生不下10人。這時是下午4點30分,每一個明亮的窗戶下面都有一個默默誦讀的身影。
大四的小王是個開朗、自信的男孩。在攀談中記者了解到,他的英語成績很好。四級、六級一路上順風順水的過來了,所以對考研英語滿懷信心。雖屬於跨專業報考,只要專業課復習的再充分些,希望還是很大的。十一長假是個難得的機會,正好可以清淨的把專業課系統的復習一遍。『有人說現在大學的學習氛圍不好,你看教室裡學習的人有那麼多,這還是在假期啊』,小王不服氣的說道,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那些埋頭的背影。
小陳的心境可沒有小王這麼輕松。小陳家在哈爾濱,大學畢業後轉戰到北京工作。幾經拼搏後事業小有進展,昇任項目經理。最近兩年公司業務擴展,大量的高學歷人纔蜂擁而入。多年未充電的小陳時刻感到危機重重,壓力逐漸增大。又因為一些原因,小陳與經理產生了矛盾。下擠上壓,他下定決心歸鄉,辭職充電。
其實,即便現在是高學歷的畢業生,工作前景也並非是很樂觀的,記者提醒道。
![]() |
自習室裡考研前的學生 |
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來了,以前說起來好像很空,現在卻讓你無時不刻不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北京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全中國最聰明的腦袋全集中到這了,你一時放松就意味著被淘汰出局。工作壓力很大,業餘充電不大可能了。要想謀求更大發展,就得忍痛放棄,這也算是以退為進吧。小陳的頭腦清醒,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很凝重。
『既然北京壓力那麼大,想過讀完書後留在家鄉嗎?』記者問。
『現在家鄉經濟形勢很好,國家又拿出政策扶持,相信幾年後會更好。至於畢業後,要看實際情況了。如果條件相當,我會考慮的。』『至少我能在自己的家鄉過一個中秋節。』小陳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興奮。
輪滑•街舞為了青春而守侯
『哎呀,小兵來了,快教我們QQ和小天鵝』一個女孩高興地喊到。迎著聲音走來的是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孩,笑顏中帶著些羞澀。『什麼是QQ?什麼又是小天鵝?』,記者好奇地問。小兵靦腆的說:『這個動作比較難,但是我試著做一下。』說罷,做出一系列漂亮的動作。無奈記者是個門外漢,倘若那輪子上有墨水的話,留在地上的應該是兩個飄逸的Q吧。
在B區和C區之間的過街地下通道,巨大的射燈照耀著三縱列長長的由閃著熒光的杯子組成的直線。它們供輪滑者完成基本的技巧訓練。正穿梭在直線中的是三個大二、大三的學生,他們的動作不很熟練,但是仍舊在一遍遍的練習著。附近的臺階坐著兩個女孩,其中一個是英語系的初學者,在輕輕的揉著腳踝。
![]() |
過街地下通道裡的滑輪族 |
與家在大慶的小兵這個輪滑俱樂部的資深會員閑談中記者了解到,最初的輪滑協會只是一個松散的結構,只有幾個愛好者,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擁有60餘名會員,定期舉行活動和校際比賽的組織。現在是假期,很多同學都回家了,但有些家在外地的回不去了,輪滑這個愛好在這時不失為一種消解鄉愁的良藥。談話的過程中,倆女生還在詢問入會的情況,兩個男生在那詳細的解答著。
『想過在輪滑上有所成就嗎?』記者試探的問道,『像丁俊暉那樣,臺球打的好一樣可以出人頭地的。』
『想啊,但是時間有限。這次沒回家,也是因為放不下這個。你看像松花江邊那些輪滑的人,太專業了,我們比不過他們。』旁邊的人馬上七嘴八舌的說出一些名字。
『現在就業壓力這麼大,還是好好學習吧。大四開始我就不打算再滑了,復習一下准備考研』,小兵悵然地說。『其實,練了3年多了,也值了。時間總算沒荒廢,總比做些無聊的事強。』說完,他又起身去滑了。
在這個校園裡,像這樣假期還在練習的協會不只這一個。KILLER,這個有著很酷名字的街舞團隊,現在一線、二線的主力隊員已經達到了70多人,總數也超過了100人。小馬是其中的一個,他們正在訓練,迎接一個將在月底舉辦的大型演出。這些成建制的協會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譬如從事的都是年輕人最喜歡的,經常也是最時尚最IN的活動。在活動中,他們會尋找商業的贊助。用小兵的話說,一個協會的運作是需要不少錢的。
在愛好與學業的權衡中,有的會選擇兩全,一如小兵;有的會選擇進行到底,一如小馬。不論是誰,這都不失為一種堅持。事過境遷之後,不知他們還記得不記得2006年這個不在家的仲秋。在同一輪圓月下,他們是否還能想起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曾經還很奪目。
![]() |
我們就是80後 |
忙碌的校園留守族,有的為了前途而發奮讀書,有的因離家太遠而靠輪滑和街舞來淡化鄉思。雖然這些學生留守的目的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80後。記者帶來的問題漸漸有了答案,現在不時有指責他們任性、狂妄等等話語,而記者只看到了內斂、真誠。他們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堅持著、奮斗著,他們和以往的人群別無二致。他們雖然享受了最好的物質生活,但是也承受著從來沒有的巨大壓力。時代在轉變,也許我們對待他們的價值標尺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明月千裡寄托鄉思,同時也寄去記者對他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