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電 日前,記者采訪了四位在海外的哈爾濱人,聽他們講了各自的故事與感受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可那些身在異域的哈爾濱人是怎樣過中秋的呢?日前,記者采訪了四位在海外的哈爾濱人,聽他們講了各自的故事與感受。
翟曼:波特蘭有中秋節大游行
翟曼:在美國過中秋特別沒有意思,如果不是當地華文報紙報道,我都不知道哪天是中秋節。波特蘭這裡的中國城很小,只有哈爾濱革新街夜市那麼大。波特蘭是個小城市,好比中國的煙臺,這裡的中國城只有幾趟街,前幾天我看到那裡正在裝修,想必是要等中秋節這一天重新開張。中秋節那天我會去看的,到時候有大游行。
我上星期去西雅圖聽保羅·西蒙的音樂會,在那裡的超市買了月餅吃,只是略盡意思而已。其實我不愛吃月餅,在國內也從來不吃,在國外就不一樣了,可以吃吃月餅,想想家。這裡的月餅不怎麼好吃,二十三美元六個,是超市自己做的,也有從中國進口的,但我不敢買,怕是你們去年賣剩下的。嘻嘻。我老公不吃中國的月餅,他說這種甜食一點兒也不甜。他們美國人就是這樣的,特別能吃甜的,和我們的口味完全不一樣。
我老公中文的名字叫路瑞瑞,是我給起的,我以前的姥姥姓路,他叫傑瑞,所以叫他路瑞瑞,我表妹說這個名字有點瓊瑤的味道。扯遠了,路瑞瑞特別愛吃中國菜,他到過哈爾濱兩次,特別喜歡吃火鍋。可他一點兒也不願吃中國的甜食,我也沒心思給他說月餅的故事。有關中秋的傳說也沒告訴他,他是英特爾公司的,搞微機處理芯片研發,是學理科那種人的腦子。聽了中國的傳說,他一定會說是美國人第一個登上的月球,所以我就不告訴他關於嫦娥的故事了。哈哈。
過節了,我特別想念在中國的親人,我想通過家鄉的報紙問家人好,祝他們中秋快樂。特別是我姥爺,他叫於鍾毓,是原來哈醫大的骨科教授。
(翟曼,1999年赴美,2002年MBA畢業並結婚,現任美國俄勒岡州教育署部門經理)
劉恆:忙得沒時間過中秋
劉恆:日本沒有中秋節,因此也就談不到過中秋,這一點他們倒是沒有學我們。日本的工作節奏快,做什麼事都覺得比咱們那裡快幾拍似的。在神戶的中國同學都比較忙,上學、打工的時間都很緊,絕大多數人忙得沒有時間過中秋,我來日本6年了,這也是第一次和朋友們因為中秋節出來吃了一頓飯。看到國內的人都在過中秋,我們的心裡也比較膩味,所以大家一邊吃飯,一邊強烈『鄙視』你們這些在國內的人,我們只好在國外團圓了。
我們沒在中國城吃飯,是在我們這裡的小館子吃的。日本這地方車費很貴,大家時間又緊,就在附近吃一點兒算了。還有這裡不叫中國城,神戶有一條南京街,專賣各種中國的東西,這條街很窄,只有二百多米長。這裡的月餅有中國產的,也有日本產的,大約五六百日元一塊,不過我沒吃過。我們吃的是同學的家人郵來的月餅,味道還不錯。日本的月餅都是廣式的,就像哈爾濱現在比較流行的那種,不像我小時候吃的那種月餅,什麼五仁的,有青紅絲的那些種類。我已經和媽媽通電話了,讓她明年給我郵月餅,不過要郵以前那種口味的。
(劉恆,2000年赴日留學,日本神戶大學畢業,現在神戶制鋼株式會社工作)
方存輝:這裡的中國人太少了
方存輝:如果不是接受你采訪,我都不知道怎麼用MSN了,這裡沒有中文平臺,我好不容易纔安上這個軟件。我來俄羅斯已經快十年了,和當地人合伙做二手車的生意。這邊的中國人太少了,原來有很多,但由於俄羅斯這邊的治安情況不是很好,所以大家回國的回國,去歐洲的去歐洲。我現在所在的這個城市氣候不錯,空氣也很好,對我的身體有幫助,再加上生意的原因,就留下了。
我知道今天是中秋節,不過這裡沒有中國人,也就沒有過節的氣氛。月餅也沒吃,俄羅斯這邊有一種餡餅,挺像中國的月餅,不過他們的做法是裡面放一點兒魚肉,也挺好吃,我准備買回來嘗嘗。我已經十幾年沒吃過月餅了,回國的時候也沒趕上中秋節,所以就沒吃,月餅的味都有些忘記了。我小時候特別願意吃月餅。
由於這邊中國人少,而且互相之間似乎聯絡也不多,如果中國人多起來,大家在一起過個節倒是挺有意思。
(方存輝,1997年赴俄羅斯做生意,現居住在遠東地區某市)
劉雲:又高興又傷感的日子
劉雲:采訪我可以,但不要提我的真實名字。我的事情你知道,我是大科學家的兒子,現在混成這個樣子,就先別讓家鄉人知道我是誰了。我住在英國的利物浦,這裡的中國人不少,但由於我的社交圈子比較小,所以就在家和媳婦一起過中秋吧。
其實你要是不給我打電話,我自己就不過了,你一來電話,把我過節的念頭又勾起來了。英國的月餅很好吃,我媳婦已經買來了。這裡的月餅是英國樣式的,和英國糕點的口味差不多,我女兒很願意吃。不過有點兒貴,要2英鎊左右一塊,我這邊是靠獎學金過活的,標准的窮人一個。
在國外其實特想過節,只不過沒有那個氛圍,想也是白想。海外這些人很注重對祖國的感情,而過節使這種感情得到了迸發。你采訪我,我真是又高興又傷感。高興的是過節的時候有人來聊天,傷感的是團圓的時候和家人聚不上。我們系裡也有個中國人,去海邊燒烤了,也說是過中秋,我覺得有點搭不上邊,過中國的節日,還是應該在家吃點月餅什麼的。
我離開哈爾濱已經近十年了,回去的時候很少,不知道家鄉都有什麼變化。中秋節到了,很是想家,祝大家節日快樂。還有想說的是,總體來說,海歸的素質都是很高的。哈哈。
此外,我覺得中秋節的文化意義不多,內涵不夠豐富,好像就是在吃月餅似的。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們應該想辦法豐富傳統節日的內容。外國人過的一些洋節就有很多內容,我們不妨借鑒一些靈感。如果沒有什麼具體的文化內容,我們海外的這些人,就更不容易注意到中秋節了,在這個沒有節日氛圍的地方,很容易讓人感到中秋節就是吃月餅。
(劉雲,清華大學畢業生,2004年攜妻赴英國利物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