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鄉村施工傷亡不斷 "奪命菜窖"暴露鄉村施工管理空白
2006-10-09 09:59: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偉民 陳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就是這樣一個簡易的大菜窖,吞噬七條人命。

  鄉村建築工地簡陋的施工條件埋藏著許多安全隱患。

  東北網10月9日電 蓋房、砌菜窖、挖水井……在農村,類似這樣的活兒,根本不算什麼。左鄰右捨、親戚朋友大家都來幫忙,十天半月就完工了;也許正基於這種麻痺思想,以及政府方面管理的缺失,近年來鄉村施工建設中的傷亡事故不斷。

  近日哈爾濱市郊區小村發生的一起慘案,再次引起各方對鄉村建設市場安全問題的關注。

  相關新聞

  9月22日傍晚,哈市道外區民主鄉新立村周鄉屯一個在建的大型菜窖突然坍塌。菜窖裡11名村民被倒塌的磚牆砸在裡面,4人受傷,7條生命葬送在這個磚窖裡。據當地村民講,這個大型的磚窖是同村村民周某家建的,建這樣的菜窖不需要任何部門的審批,安全方面更是沒有人考慮,所以纔釀成大禍。

  近日,記者來到了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新立村周鄉屯的事故現場。這個千米大菜窖建在村中一個土丘裡,周圍都是村民住宅。一輛警車停在現場防止有人入內,一些村民也聚在附近指指點點。提起十多天前那驚險的一幕,許多村民心有餘悸。

  22日下午5時許,要吃晚飯的時候,菜窖裡只有10多個人在乾活,突然間,四周的立面磚牆連續倒塌,裡面十幾人都被砸在下面,最終釀成了7死4傷的悲劇。

  村民說:之前發生過幾次菜窖坍塌事故,沒有人過問

  村民周海泳的父親是7名遇難者之一。周海泳對記者說,就在這次慘禍發生之前,9月16日,同村的煙窩屯一家大型菜窖在封頂上土時坍塌,沒有引起重視。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煙窩屯老郝家的菜窖,看到一個大土丘被挖空了三面,一座3眼的磚建菜窖處在停工狀態。菜窖主人告訴記者,在村子裡建菜窖都沒有圖紙,也沒有技術人員,都是自己憑經驗乾的。

  該村村委會韓主任說,這個村建菜窖已有很多年歷史,是村民一項自發的生產活動,幾乎家家都有菜窖。冬天村民用窖來儲存胡蘿卜、土豆。近兩年來,因為冬儲蔬菜市場經濟效益好,鄉村菜窖的規模也開始不斷壯大,由土建到磚建,從小型到大型,這次出事的菜窖就有1000多平方米。但農民建菜窖在農村就是自己家的事兒,跟建個豬圈沒什麼兩樣,都是在自己的房前院後或者是自己的小開荒地。村民也沒想過請專業人員設計驗收,安全問題也從來沒有考慮過。

  村民們還反映,今夏以來,附近村屯就已經連續發生了四五起菜窖坍塌事故,然而不管是村裡、還是鄉裡,都沒有人前來過問。

  民主鄉一位主要責任人說,慘案純是村民個人行為造成的;而許多村民則認為,菜窖坍塌事故不斷發生,如果有關部門知情後能及時采取安全措施,也不至於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據了解,慘禍發生後,道外區有關部門對村屯所有在建大型菜窖下達了停工令,菜窖主人周海濱也被警方拘留。

  有關部門:我們從未審批過鄉村菜窖一類的建設項目

  發生慘劇的菜窖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在村屯,這應該算是一個不小的建設工程,然而施工前卻沒有辦理任何審批手續,沒有設計圖紙,施工人員也都是同村父老鄉親。那麼村民建菜窖,需不需要去辦理審批手續呢?記者走訪了有關部門。

  民主鄉一位工作人員說,目前在農村,村民建房也好,挖菜窖也好,鄉政府都沒有審批權,你們還是去區裡問問吧。

  在道外區城市建設局和城市規劃局,有關工作人員均表示:從來沒有對類似菜窖之類的建築進行過審批。規劃局一位工作人員說,對鄉村只負責審批200平方米以下的民宅和小型建築,主要是看工程的設計圖紙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比如高度、寬度,以及與鄰近住宅的間距,等等。至於施工設計是否安全合理,規劃部門並不負責審核。

  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局法規處負責人說,對鄉村建菜窖、挖井等施工項目,土地部門無從乾預,因為它不屬於建築物,並不涉及到佔地,也許這是法規的一個空白。

  黑龍江省建設廳安全站嚴站長說,按照國家《建設法》,各級建設部門對農村只負責兩層以上的建築進行安全、質量方面的監管,對普通民宅、一般小型建築都不過問,至於菜窖,更不在建設部門的監管之列。因為那屬於農村自建工程,不在政府管理范圍,有沒有施工圖紙,如何建、誰來建,都由村民自己說了算。

  黑龍江省建設廳村鎮建設處的吳永學也說,《黑龍江省鄉村建設管理辦法》規定,鄉村公共建築、生產建築及基礎設施建設,須經鄉鎮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然而目前建設部門對鄉村建築安全的管理,在全國來說都有點力不從心。在鄉鎮,原來都設一個鄉建助理員,但如今隨著鄉鎮機構精簡,在許多地方這個編制都被取消了,更增加了安全監管的難度。

  農村建築市場安全管理亟待加強

  近年來,隨著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農民自建工程的規模也今非昔比,不論是百姓住宅,還是日常生產設施,面積和容積都在不斷擴大。這些新情況、新變化,對施工建設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由於村民安全意識淡薄,在建築房屋、打井挖窖時仍像以前那樣,鄉裡鄉親、左鄰右捨、男女老少大伙兒一起前來幫忙。建築的不規范,影響了工程質量,也經常會導致各種惡性事故不斷發生。前不久,省內某村就發生了村民在打井時塌方導致兩死一傷的事故。在民主鄉菜窖坍塌事件遇難者中就有三位是婦女,年紀最大的50多歲。

  前不久,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金虹教授帶隊赴阿城、雙城等地一些村屯對農民房屋建設情況調研。她十分懮慮地說,目前鄉村建築市場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農民們搞建設絕大多數都自籌自建,無專業施工隊伍,無專家設計,無法規法律規范,在管理上也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且,許多農戶為了省錢,在建設中采用的建築材料不符合標准,有時用的材料是從城裡撿的碎磚爛瓦,鋼筋硬度不夠,水泥標號也不符合標准,這些都給日後設施的使用埋下了安全隱患。

  她建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大力倡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但居住安全纔是第一位的,否則便無從談起。因此,一方面希望有關部門引起重視,根據實際情況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立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加強對鄉村自建工程的安全監管,提高鄉村建設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呼吁廣大農民強化安全意識,在日常生產建設中科學施工,標准作業,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