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村企合作 綏化煙葉公司與北林新源管區共建新農村
2006-10-09 14:46: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魏青波 楊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9日電 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以企業的管理方式建設新農村,其優勢在於把資金、科技、管理和市場帶進了農村,從而解決了農民增收的難題,使農民在零風險和零投入條件下實現高收入

  農企攜手共建新農村

  近日,記者走進北林區東興辦事處新源管理區,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寬闊的白色硬質公路穿村而過,20盞新路燈和近千株松樹在路邊向遠處延伸,東側,24棟新式烤煙房和儲煙室建設已接近尾聲;西側,600畝優質烤煙碧油油的葉子在藍天下伸展著筋骨。『新源管區能有這麼大變化,全靠煙葉公司的扶持了!』快人快語的管區支部書記魯國民說道。

  新源管理區距綏化市區7公裡,共有1047戶人家。多年以種植蔬菜和豆類為主,雖說日子還過得去,但總象是缺點後勁兒。建設新農村的目標提出以後,綏化煙葉公司迎聲而至,經過測算,這裡土壤有機質2.6%%,PH值為6.5,非常適宜種植烤煙,他們便以引導百姓種植烤煙作為調整結構、發展生產的突破口,拉開了建設新農村的大幕。

  工廠化集約化經營農業

  目標明確後,煙葉公司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調動百姓種植烤煙的積極性。他們堅持高標准起步,對先期的600畝烤煙種植區進行了規劃和整治,著力建設省級一流烤煙生產示范點。今年年初,首先建設了3棟2100平方米的大棚,采取先進的工廠化集約育苗方式培育煙苗,統一種植『雲煙87』,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品質。並鋪設了10公裡的硬質田間路面,為工廠化、集約化育苗奠定了基礎。

  很多農民聞所未聞的節水灌溉系統、中央自動監控烤煙房也相繼建成,從設備到工藝都是省內最先進的。先進的設施必然需要高投入,負責煙葉生產的北林區人大副主任東江掰著指頭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工廠化育苗已投入25萬元、機電井、高位蓄水箱等煙田灌溉系統投入了30萬元、24棟『回潮房、貯藏室、中央監控烤房』共投入77萬元,再加上園區綠化和農業機械,僅年初至今,煙葉公司已累計投入240萬元!

  變『輸血』為『造血』

  共建新農村,煙葉公司不是『支支嘴兒』,把農民『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從春節後第一天上班開始,煙葉公司的乾部們就帶隊開始焊大棚,手把手教煙農學習壓土、熏蒸,之後,又和他們一起進行煙苗夾植、伺弄苗床。乾部們很辛苦,在公司上班8時到單位即可,在這兒,已經沒有了時間概念,天剛亮就和農民一起下地,一起修田和乾農活了,晚上9點以後,他們纔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家。

  『省心多了,收入也增加了。』談起感受,種植27畝烤煙的新源管區農民孫軍首先冒出來的是這兩句,『以前家裡種地,從種子、化肥到澆水、打藥、種收樣樣都要自己張羅,一年忙到頭純收入也就1萬塊錢。種烤煙,1公頃最少產1750公斤煙,毛利潤至少25000元,投入也少了,這可不省心多了!』

  『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綏化煙葉公司總經理陳大明直截了當地說:『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最大特點是變「輸血式」扶持為「造血式」扶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以企業的管理方式建設新農村,其優勢在於把資金、科技、管理和市場帶進了農村,從而解決了農民增收的難題,使農民在零風險和零投入條件下實現高收入。』

  在新源管區的嘗試成功後,綏化煙葉公司還將在綏化擴大推廣這一村企共建的模式。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