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城建增特色 古都展新姿 阿城城區建設發展迅速
2006-10-12 14:31: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文利 何建民 馬少忠 陳猛 樊金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2日電 車下高速路,剛到阿城路口的銅座龍雕塑前,馬路、鮮花、綠樹和道路兩旁風格別致的建築,立刻引起了車上乘客的一片贊嘆。五年來首次回家過『十一』的阿城人陳方,迫不及待把車窗打開,口中不停地念叨:『變了,變了,真的變了!』

  阿城的確變靚了。但變化起於何時?起自何因?阿城建設局辦公室秘書黃文斌一語中的:『在於原阿城市領導班子對城建的高度重視。』他多次看到原阿城市委書記趙坤騎自行車走街串巷看城建。

  問百姓疾苦巷路提檔昇級

  阿城城區巷路共有294條,這些巷路絕大部分建於2002年之前,主要是通過開發商對住宅小區建設和政府投入兩種形式完成的。近兩年,關於城區巷路改造建設問題一直是市民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多次提出了這方面的建議和提案。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巷路行路難,部分砂石路、斷頭路污染城市環境衛生,巷路缺少亮化、綠化,不利於市民夜間出行,城區巷路缺少步行街等。

  2004年下半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原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員深入實際,足跡遍布城區的大街小巷。調查後決定,對阿城城區巷路分階段進行立體式改造,突出城市特色品位。在建設局的領導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共完成城區巷路石板鋪裝和白色、黑色路面硬化改造近百條;對11條特色街進行了風格各異的亮化景觀建設,完成了17條巷路的綠化改造建設工程,新增綠化面積4000多平方米。

  城區巷路的立體式改造,使城區巷路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形成了路暢、燈亮、樹綠、花美的城市自然景觀,從根本上解決了市民普遍關心和反映的行路難、出行難、環境衛生質量差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10條特色(包括兩條步行街)的建設還帶動了臨街商鋪的發展,為解決人員就業,增加市民收入,繁榮地方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城建作杠杆拉動城鄉經濟

  城市建設是生產力,阿城始終把城市建設作為一項產業來抓。他們實施以城帶鎮、以鎮帶村的發展戰略,使阿城的城市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

  城市建設『省吃儉用』,對農村小城鎮建設捨得『大方』投資。阿城近兩年先後對城區主乾路進行拓寬改造建設,城建資金十分緊張,為了解決資金瓶頸問題,原阿城市委、市政府領導一方面把眼光盯在改造建設成本上,了解市場行情,在確保材料質量的前提下,實行統一比價采購,大大降低了建設成本。如今年10條特色街共投資1300萬元,建設成本比2005年前降低了20%左右。在選擇施工隊伍上一筆一筆的精打細算,施工費支出也得到降低。參與巷路建設的施工隊伍都說:『現在政府的錢難賺了』。另一方面動員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自願投資共建,共籌集巷路改造資金224.5萬元,有效緩解了政府巷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壓力。

  阿城的小城鎮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政府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每年投入100萬元資金用於小城鎮建設,鼓勵各鄉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現農村住房磚瓦化率已達83%,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18.3平方米,村鎮高等級道路鋪裝面積21萬平方米,道路砂石以上鋪裝率達99%,自來水普及率達63.5%。2005年,玉泉鎮成為國家50強試點鎮,平山鎮已步入黑龍江省級試點鎮行列,以料甸鄉紅新新村、小白旗屯、南城九隊為代表的8個村屯被評為省級示范村,一個嶄新的新農村藍圖初步形成。揚文化底蘊構建城市特色

  一個有悠久歷史,但建築上沒有特色的城市,那將是愧對後人。伴隨著金源文化的挖掘,近兩年阿城以突出金源文化底蘊為重點,建設和恢復了一批城市特色景觀。他們投入1500萬元興建佔地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全國惟一一座金上京歷史博物館;投資8000餘萬元興建了仿古一條街和金城小區;建設了佔地8000平方米的清真廣場;通過投融資渠道開發建設了金源文化休閑廣場,友邦廣場,以及以世紀名苑、金京大廈等五處高層建築為代表的景觀建設;開發建設了綠波華園,誠信花園等20多個住宅小區,建築面積突破500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達到近21平方米,超過小康標准。

  今年年初,阿城全面啟動了城區10條特色街的建設工程,工程概算總投資700萬元左右。特色街建設工程的實施為城市的建設容貌增添了一批新的亮點,同時也適應了廣大市民群眾對城區整體基礎設施服務功能的要求和需要。為了給廣大市民創造更多的文化休閑娛樂場所,並根據回族市民的要求,阿城對百年古剎清真寺和清真廣場實施了全面修繕和改造,清真寺內圍牆改造、北講堂重建,北對廳和大殿的維修等項目,工程總投資100萬元,現已完成工程建設總量的50%以上。

  建於清朝距今二百多年的清真寺,是哈爾濱市周邊地區回族人民禮拜聚會的重要場所,記者見到了在那裡工作近二十年的阿訇沙振宇,據他所知,這次維修是此清真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記者見到有幾十個工人正在大殿中雕梁畫柱,而清真寺門前的廣場,休閑的游人絡繹不絕。

  日前,阿城又成為了哈爾濱市的一個區,這使阿城在哈爾濱都市經濟圈中又向中心邁了一大步。這一步給阿城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會很快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背景資料

  今年阿城城建大提速,截止到第三季度,阿城投資2.58億元,完成了一系列城市建設工程。其中包括:環路建設工程、解放大街拓寬改造工程、城區14條巷路進行白色路面鋪裝、兩個廣場和會寧公園改造建設工程。

  1997年以來,阿城城區建設累計投入40多億元。城區主乾路全部實現了白色道路,路橋建設位居全省縣(市)首位,人均居住達到近21平方米,超過小康標准。據最近統計:阿城農村勞動力人口16萬人,已有9.2萬人實現了轉移進入二、三產業,或外出勞務打工。小城鎮已成為阿城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原阿城市先後被授予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國家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並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市』。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