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社區居家養老情暖『空巢』老人
2006-10-12 15:01:5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秦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2日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年輕人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社交活動的廣泛,如今越來越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處於『空巢』狀態,一些孤寡老人更是無人照料。

  如何在『居家養老』這一社會問題中探索出適合老年人生活現狀的養老方式,成為社會學家和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問題。哈爾濱市南崗區民政部門運行半年的『社區居家養老』方式,為這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帶來了新方式。

  養老先行

  26位老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

  近日,記者從南崗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獲悉,居家養老的方式已經走進百姓生活,該區現有26名孤寡老人在自己家養老,由社區向其家庭提供必要、專業化的服務。

  據了解,南崗區去年底開始嘗試這項工作,政府拿出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為老人提供助老護理員進行送時服務。為完善助老服務隊伍,該區各街道辦事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對轄區內的『 4050 』下崗失業人員及願意從事助老服務的志願者進行醫療護理、法律知識、安全常識及服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經培訓後發放上崗資格證書。

  該養老模式被細化為3種情況:一是對『三無』老人每月送90小時免費服務;二是對孤寡特困老人、低保家庭中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送20小時免費服務;三是對70歲以上『空巢』老人實行低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對條件比較優越的老人,社區則組織護老助理員對他們進行購時服務。

  現場感受

  社區助老護理員貼身陪護

  記者跟隨辦事處工作人員走進家住南崗區新春街道辦事處紅旗新區社區的王蘭鳳家,老人家中窗明幾淨,各種物件擺放整齊。77歲的『空巢』老人王蘭鳳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嫁到外地生活,老伴兩年前去世,她自己身體不好,洗衣、交費等家務都成了難事。僅夠維持生活的低保金又讓她住不起老年公寓。新春街道辦事處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後,46歲的社區助老護理員石鳳玲每天都到她家服務。自從有了助老護理員,家裡就來了個大變樣。助老護理員是由區民政局出資,為每個『空巢』老人家每個月服務20個小時。石鳳玲照顧4名『空巢』老人,每家每個月都服務20個小時,區民政局以每小時6元錢的價格給她結賬。

  運行現狀

  社區居家養老深受老人歡迎

  南崗區民政局局長王玉蘭告訴記者,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首先在上海、北京、大連等城市開展,該區運行此模式在哈爾濱尚屬首次。

  目前,僅南崗區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就達近13萬人,佔總人口的13%。該區是全市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區之一,且有離休、軍轉乾部多,空巢老人多,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多等特點。據調查,傾向於老年公寓養老的老年人不足12%,『社區居家養老』符合中國人的傳統養老心理。

  據了解,中國人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主要依靠自身工資和兒女,而社區居家養老則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為單元,通過整合社會資源、聚合社會力量服務於家庭。它可以解決社區內『4050』人員就業問題,將他們培訓後為『空巢』老人家庭提供服務,也可以由下崗工人開辦商服買賣為老人送餐為老人提供護理服務,社區衛生所可以為老年人進戶輸液、治病等。

  愛心儲蓄

  社會志願者存儲服務時間

  南崗區在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同時,還積極創新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力量來源。他們通過開展零存整取活動,將社會志願者服務『空巢』老人的時間儲蓄起來,在這些志願者晚年生活中需要別人服務時,可以自由支取他們存下的服務時間,使社會服務老年人的力量得到良性循環。據統計,南崗區現已有500餘名志願者參與此項活動,街道辦事處將他們為老年人服務的時間儲蓄起來,留待他們晚年時支取,被稱作『愛心儲蓄』。

  南崗區各級社區居委會通過組織老年人協會和志願者,有的社區開展『一天一敲門,關愛進家門』活動;有的以『三無』或低保對象中的老人為重點,開展『衣食救助,結對幫扶』活動;醫務界的志願者開展『健康指導,養生諮詢』活動。

  據新春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李惠芳介紹,該辦事處組建的老年志願者服務隊現已有7名隊員參與到了『愛心儲蓄』活動中。

  ●新聞鏈接

  『居家養老』在其他城市

  深圳:於去年8月正式啟動10個社區居家養老試點,今年更計劃將試點增加到50個,讓更多的老人足不出社區便能享受到來自家庭和社區的雙重養老服務。同時,該市還將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去,在為社區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又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再就業問題。

  秦皇島:『居家養老院』試點工程已在海港區全面開展,為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特別是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解決生活難題;同時吸收本社區下崗或無業人員經培訓後到需要照顧的老人家中工作。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