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3日電 今冬供暖期將至,一項不燒煤、不用電、不燃氣,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的淺層地能來供暖、制冷及提供生活熱水的『綠色奧運項目』在哈爾濱市啟動。這項采用哈爾濱恆有源公司『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技術的冬季供熱試點單位將於本月20日開始供暖。
該公司總工程師劉偉介紹,長期以來,哈爾濱市供暖方式以燃煤采暖為主,帶來的直接弊端就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對大氣的污染。利用可再生資源作為供暖能源,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供暖能源緊張局面。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淺層地能開發利用技術,它以地下水為介質提取土壤中的淺層地能(熱)這種低品位能量。利用熱泵技術將低品位能量提昇為所需要的高品位能量,給建築物供暖、制冷。由於中央液態冷熱源的能源主要來自自然界,如江河湖海、太陽能、土壤熱量等。整個系統的運行只消耗少量的電能,每消耗1度電可獲取相當於每消耗4度電以上所產生的熱能,夏季空調制冷,比節能型的分體空調器節電50%以上,而且運行中無任何污染物排放。他將整個工作原理比做一個冰箱,裡面制冷,後面散熱。夏天的時候,把冰箱的門打開,冷氣放在室內,熱氣被管線中的水帶走;冬天則把熱散在室內,冷氣被水帶走。如果在一個城市中推廣1000萬平方米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可節約一個75萬千瓦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每年可減少燃煤80萬噸,從而獲得減排顆粒物6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氧化氮8000噸、二氧化碳120萬噸的直接環境效益。
據了解,目前,該技術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等大中城市已大面積使用,並在國家大劇院等國家重點項目上應用;2008年前,將在北京發展1000萬平方米,真正成為『綠色奧運』項目;國家發改委、建設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制定多項鼓勵支持政策。
在哈爾濱市率先采用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進行試點的單位,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供暖面積1.8萬平方米。以往每年供熱費用67萬元,而采用該系統運行後,每年供暖、制冷費用只用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