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13日電 提到黑龍江邊境小城嘉蔭,總會讓人想起一句古文:嘉木秀而繁蔭。眼中便幻化出蒼翠的山巒,奔流的清溪,哪怕是炎炎夏日,也有了徐徐的涼意。說到嘉蔭,眼前馬上便出現恐龍高大的身軀,有了白堊紀這個紀年,嘉蔭這個名詞也就古意盎然。
美麗的大界江黑龍江
采訪組決定去嘉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拜訪烏拉嘎勝利鄂倫春民族村。這個民族村還保留著鄂倫春民族的特點,特有的捕魚方式,居住的『撮羅子』,民族服飾和民族工藝品依舊隨處可見。每逢節假日,鄂倫春老鄉都穿上民族服裝,燃起篝火,歡迎遠方的客人。2002年,烏拉嘎地區發現了新的恐龍化石群,更使這個地方遠近聞名。鴨嘴龍、霸王龍、虛骨龍、甲龍的骨骼化石在這裡出土,還有甲龍皮膚和恐龍腳印的化石,讓人感到這裡隨處都是寶藏。
嘉蔭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黑龍江江水清澈,是世界上較少的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清晨,我們登上游江的客輪,做一次江上巡游。沿江兩岸基本上保持著原生態,在秋色的裝點下格外迷人。游輪蕩開的浪花偶爾驚起兩只鷗鳥,在我們頭上鳴叫,給靜謐的清涼世界滑出一點印痕。據介紹,黑龍江流經嘉蔭段有249.5公裡,兩岸有高山峽谷,也有寬闊的平原,還有星羅棋布的島嶼、灘涂。嘉蔭至名山江段,兩側山勢高聳,江中水流湍急,江水把興安嶺一分為二,江面最窄處僅300多米,形成三段峽谷,分別為龍門峽、金龍峽、金滿峽,風光旖旎,堪與長江三峽媲美。
神奇的恐龍博物館
在龍骨山腳,我們下了游輪,爬上高坡就是世界聞名的恐龍國家地質公園。1002年,俄羅斯地質學家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骸骨化石,組裝成架後定名為黑龍江滿洲龍,陳列在聖彼得堡的地址博物館內。這是我國出土的第一條恐龍,被稱作『神州第一龍』。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地質工作者又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組裝成12架恐龍,分別藏於各博物館中。
在我們的想象裡,高高的龍骨山其實根本沒山,山是相對黑龍江形成的峽谷而言,到了坡頂是無際的平原。恐龍博物館的導游小姐告訴我們,我們腳下,可能就有數架恐龍的化石,弄得我們走路都十分小心。展館內,巨大的霸王龍、嬌小的克氏龍、奇特的鴨嘴龍,把我們帶回遠古的世界。站在智能恐龍蛋下,聽一聽恐龍的叫聲;打開電子拼圖,『組裝』一個恐龍;依偎恐龍化石,做一個跨越數千萬年的合影……在這裡可以忘卻時間,因為我們的存在只是可以忽略不記的一瞬。
奇崛秀美的茅蘭溝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是嘉蔭又一處美景,是地殼變遷的褶皺斷裂形成的構造深谷。茅蘭溝原名『貓狼溝』,老百姓以此形容其野性。後來,幾個寫生的畫家發現這裡獨特的景致,建議開發成景點。景點開發後,野性的『貓狼溝』就變成文縐縐的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河谷長15公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這裡豐富多樣的造型地貌。茅蘭溝澗深林茂山峰陡峭,站在溝口下望,谷深近百米,石壁巍峨高聳,山石奇崛嶙峋。下到谷底,林陰蔽日,水流百曲,石靜苔深。茅蘭河一會兒嬌羞溫順,一會兒刁蠻任性,在山石間穿流。大大小小的地質斷層橫切河水,形成眾多的瀑布和深潭。
我們從茅蘭河流出山谷的地方進入谷地,游人踩出的小徑鋪滿了落葉,松軟可人,黃柏、水曲柳等珍貴樹種雜列其間,空氣中有一股甜絲絲的味道。隨著谷道加深,河水越來越湍急,形成三階潭等奇特的景觀,茅蘭瀑布、黑龍潭等大小景點,緊接著撞到我們眼前。野鴿峰像一只鴿子,棲息在谷中,我們眺望的時候,突然有一群葉鴿自峰後飛向天際,讓人感到野鴿峰確實實至名歸。馬鞍峰、石老嫗、石熊望月,更是讓人目不暇接。有人這樣形容茅蘭溝———春天滿山杜鵑爭奇斗艷,夏日林濤綠海碧波成陰,秋季五花山色層林盡染,冬天玉葉瓊枝傲雪凌霜。
據介紹,嘉蔭的旅游資源相當豐富,主打的就是綠色的品牌,界江風光、恐龍之鄉之外,還有森林沐浴、清溪漂流、幽島垂釣、異國巡游……正如嘉蔭這個美麗的名字,嘉木秀而繁蔭的地方,等待著朋友們的到來。
圖片說明:
①游人在深潭邊拍照留念。
②游人在恐龍博物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