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電 16日是第二期電子式儲蓄國債在哈爾濱市發售首日,記者走訪了解到,與今年7月電子國債首次在哈面市的火爆場面相比,此次這一理財新品的銷售顯得有點平淡,市民清晨排隊搶購的場面少了。銀行有關人士分析,認購手續相對繁瑣、市民投資渠道拓寬,是電子國債在哈未熱銷的主要原因。
昨天上午8時,記者在中行省分行營業部看到,在幾個國債認購窗口前,排隊等候的市民總共只有二十幾人。而幾個月前電子國債首次面市時,清晨六七點鍾銀行門前就已排起了長龍。記者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陸續前來購買的市民也遠沒有上次和以往國債銷售時多。
采訪中,市民韓女士告訴記者,她覺得電子國債雖說有一些優點,可手續太復雜,不但要提前開戶,還要簽不少的協議,自己年紀本來就大,被弄得直發暈。另外,電子國債只有部分銀行賣,收益也沒見提高,還不如以前的普通憑證式國債買得方便。
據中行工作人員介紹,從各網點反饋來看,這期電子國債賣得確實沒有上期好。昨天,全省中行網點的銷售總額僅為1.8億元。他分析,除了手續復雜外,今年已先後發行多期國債,多數想買國債的市民已如願買到,也是銷售趨冷的原因之一。另外,現在市民的投資理財渠道越來越寬,除了國債外,基金、外匯、黃金等理財產品,都日益為市民所熟悉,也分散了市民對國債的關注度。
他表示,現在買國債的仍主要以追求穩妥的中老年市民為主,不少年輕人已把風險和收益都相對國債更高的基金等新型理財產品作為投資首選。
不過,由於事先投入較大宣傳力度等原因,電子國債在哈爾濱市部分銀行賣等還不錯。其中,建行昨天雖未出現過分搶購的場面,但全省全天的銷售額超過了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