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學生自選作業 『小班化』教育的新嘗試
2006-10-22 13:09:0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周雪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電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學校『小班』的增多,傳統教育規模受到了挑戰。這學期,哈爾濱市南崗區國慶小學推出黑龍江省首次『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教育,改革後的教育方法讓學習不再枯燥。

  生源萎縮催生教育改革

  學生越上越少,老師越來越多,哈爾濱市小班化的出現是一些學校生源萎縮催生的無奈之舉。據了解,自2004年以來,學齡前兒童越來越少,班級由原來的40人逐漸減少到20人,有些生源逐年遞減的學校為了能讓超編的教師都有課教,本來可以用一名教師教的班級用兩個人來教,這些學校成為真正的『小班』學校。國慶小學校長代梅認為,這些被迫轉成小班化的學校現在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在競爭中被淘汰、被撤並;另一種是利用小班額的機會發展起來,絕處逢生轉變成熱門學校,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亟待學校開發、實施。國慶小學校采取的小班化管理就是由於生源萎縮而想出的生存和發展的舉措。

  代校長說,小班化有自身的優勢,它保留了傳統班級授課制的優勢,避免了傳統的大班必然導致的一些問題,諸如不能充分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受到忽視等。『小班』以後,教學空間和環境的設計變得更加靈活,課堂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課桌擺放方式,而同一班級在不同時間、不同課堂上可以設計出不同的座次,『品字式』、『圍坐式』排列等,改變了過去固定的『秧田式』排列,『小班』教室的布置也別具一格,『讓每堵牆每扇窗都會說話』成為一些班級教室布置的目標。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研究,國慶小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推出黑龍江省首個『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教育改革課題,家長開放周、作業自助餐……讓教育變得精致了,讓每一個學生受到均衡、充分的教育。

  學生少給老師家訪創造可能

  今年10月的第三個星期是國慶小學的『家長開放周』,家長可以到任何年級、任何班級聽課、參觀校園裡的硬件設施、觀看學校專為家長設計的課教短片。很多家長請假參加這次活動後,感觸頗深。一年級家長劉風海認為,通過這次活動,讓他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孩子在家特別活躍,愛說愛笑,可是到了課堂上變得沈默寡言,不善言談,下課後不願和同學接觸。老師向劉風海建議,讓孩子多做些戶外運動,多與陌生人交流,培養孩子迅速適應外界環境的性情。在『家長開放周裡』,家長們也發現了孩子的另一面,謙讓與自私,好學與懶惰,勇敢與怯懦,了解後,與老師一起研究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家訪,一直是學校和老師努力完成的工作。據該校教導主任方莉介紹,發達的通訊方式讓家訪形式呈現多樣化。老師有家長的電子郵箱、QQ號或MSN,每天與家長互留短信成了老師的一項家庭作業。雖然這種方式可以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但是缺乏面對面交談的直白與真誠,所以對於一些學生,老師進入家庭是最有效的家訪方式,學校正在積極提倡老師走出校園,走進學生家。好在每個班級裡只有20多名學生,老師的工作量不太大,深入的家訪能使老師更了解學生,老師們更偏愛這種傳統的家訪方式。

  作業『自助餐』讓每一人都『吃飽吃好』

  這場教育革命中,自主作業是國慶小學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方主任說,自從學校小班化以後,學校一直探尋一種教育新模式,單純學生數量的削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班化教育,它的核心在於實現以人為本,這為傳統班級授課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9月初,完善後的『自助餐』作業正式向學生推出,基礎知識學科的作業必須在學校完成,每位任課教師要給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作業。四年一班班主任高蕾的作業『小小筆杆子』已發展到有十多項內容。高老師針對學生不喜歡寫作的現狀,以『小小筆杆子』為題,其中有寫詩詞、觀察日記、讀書筆記、辦報紙等內容供學生任選,現在學生和家長又增添了病句門診、分段訓練場、糾正改錯等內容。

  二年級老師發明的『果蔬聯盟』,將競爭意識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老師們按高、中、低設計三個檔次數學卷,稱它們為橘子、苹果、胡蘿卜,目的是淡化分數給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然後根據課堂學生的接受能力,建議他們選擇相應的卷子,學生可以隨意選擇,一種或多種均可。這種作業方式實施一段時間後老師發現,拿橘子卷子的學生多了,班級的數學成績提高了。類似這樣的作業還有很多種,學校的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都『吃飽吃好』。

  然而這種教學方式還存在弊端,必須有家長配合,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易挑肥揀瘦,家長要正確引導。同時老師的工作量加大了,每天老師下班後,都要抽出兩個小時工作時間,為學生們批改作業。代校長說,這種教育方式仍在實踐中,學校要不斷研究、完善,爭取讓『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教育成功實現。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