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候選人朱恆武:好人護山村!
2006-10-22 13:16:2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周雪莉 慕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電 與朱恆武聯系是一件艱難的事,趕上農忙,朱恆武幫親戚割麥子已經乾了好幾天了。農田離家有十幾裡地,手機沒有信號,他常常在農田的窩棚裡過夜。

  『攪得村子不得安寧的惡賊讓我抓到了』

  說起那場驚心動魄的搏斗,朱恆武總是謙遜『沒啥沒啥』,但他的妻子至今說起那件事還透出幾分擔心與後怕。

  2005年8月,尚志市元寶鎮前進村村委會接到鎮派出所的通知:有幾個歹徒可能潛伏在前進村附近,居民們要加強防范,發現情況及時報告。消息傳來,家家戒備森嚴,人人夜不出門。

  13日下午,朱恆武在自家的玉米地侍弄莊稼時,突然發現10米遠的地裡傳出陣陣響聲,他聞聲看去,一名男子手握尖刀,神情驚慌,他的面貌特征與歹徒的照片十分相似。歹徒見朱恆武發現了他,惡狠狠地說:『你別過來,否則我殺了你!』朱恆武鎮定地高聲呵斥:『把刀放下,你跑不了了!』歹徒見無法說服朱恆武,揮舞著刀向他刺去,朱恆武赤手空拳躲閃著歹徒的尖刀,身上被劃出了一個個大口子,左眼角被刀刺傷,鮮血模糊了他的雙眼,他用袖子擦了擦,繼續與歹徒搏斗。

  朱恆武的頑強與不屈讓歹徒怯步了,他看著眼前血淋淋的漢子猶豫了,凶狠的眼神透出了絕望,就在歹徒猶豫之機,朱恆武一腳將他揣倒在地,死死地按著歹徒,大聲呼救。附近農田乾活的幾個農民聞聲趕來,合力將歹徒押送到派出所。

  朱恆武穿著被劃成布條的衣服,滿臉鮮血地回家了,家人被他的樣子嚇壞了。他的第一句話是:『媳婦,那個攪得村子不得安寧的惡賊讓我抓到了,我和大伙把他送到派出所了。』

  朱恆武抓到歹徒的興奮勁沒過,就被妻子拉著去了醫院。醫生看著他左眼角的傷說:『太危險了,刀口再低一點兒,你的左眼就永遠看不見了。』經醫生檢查,朱恆武身上大大小小的刀傷有十處之多。

  經查,這名歹徒系公安機關通緝的魏某,魏某還有3名同伙在逃,4人在尚志市殺人搶劫後又在二龍山村搶劫出租車,並將司機打成重傷,逃往偏僻的山區。因魏某會游泳,他只身一人游過黃泥河,逃到前進村。魏某的落網使案情有了重大突破,隨後,3名同伙相繼被公安機關抓獲。

  『獎金不能花,留給後代作激勵』

  朱恆武的妻子說,至今想起這件事,她渾身直冒冷汗。朱恆武是全家的頂梁柱,一家老小都靠著他養活,他要是出了事,這個家就垮了。朱恆武對此卻不以為然,『通緝令公布後,整個村子人心惶惶,看見歹徒時,我只想抓住他,讓村子重獲安寧,當時只顧著抓歹徒了,刀子劃在臉上、身上竟然沒啥感覺。』

  朱恆武勇擒歹徒的事跡傳遍了前進村,每次受到大家的誇獎,朴實的朱恆武臉紅地說:『這都不算啥,不管誰遇上了,都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歹徒逃走的。』2005年10月,哈爾濱市委政法委、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市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會授予朱恆武為哈爾濱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獎金為2000元,並頒發獎狀,這是朱恆武平生第一次獲大獎。拿著獎金回到家,他立即把獎狀掛在牆上,仔細端詳了好半天,他又把錢交給媳婦,囑咐她說:『這錢誰也不准花,它是我的榮譽,咱得留著,留給子孫後代作激勵。』

  今年9月末,中宣部、中央綜治委、公安部和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十次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評選表彰活動』啟動,朱恆武成為全國57位候選人之一。消息傳來時,他正在地裡乾活,回到家後,妻子准備一桌好菜為他慶祝,喝了二兩白酒後,朱恆武高興地說:『我還能當選「全國見義勇為英雄」?這點小事根本就比不上那些受重傷的英雄們。不過,要是真選上了,咱們一塊去北京領獎,我還沒去過北京呢!』這個晚上,朱恆武像往常一樣呼呼大睡,而妻子興奮得整夜未眠。第二天天不亮,他又到農田裡乾活去了。

  據介紹,朱恆武之所以能當選『全國見義勇為英雄』的候選人,在於他代表著淳朴正直的現代農民形象。他只有初中文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農民在面對持刀歹徒時能臨危不懼,奮不顧身。他們朴實卻有著耿直的性情,他們忠厚卻有著一顆正義之心。

  『好狗護三鄰,好人護三村』

  在妻子心中,朱恆武是家裡的頂梁柱,是父母的孝順兒;在村書記王東昇的眼裡,他是村裡的熱心人。王書記說,朱恆武不愛說話,性格有些內向,但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找朱恆武,他家的門經常不上鎖。村民孔德生家人多,春天時因資金周轉不靈沒錢種地,他找到朱恆武,朱恆武二話不說,拿出2000元錢幫他買了種子、化肥;村裡的路常年沒人管,到了雨季泥濘不堪,朱恆武做通村民工作,動員大家集資修路,開工那天,他帶著妻子和孩子,開著拖拉機和大家一起義務修路;每年過節,朱恆武都把村裡的兩位『五保戶』接到家中,一起吃年夜飯……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