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弘揚長征精神--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型晚會側記
2006-10-23 14:54: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3日電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21日下午,為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緬懷先輩偉績,弘揚長征精神,大型晚會『紅軍不怕遠征難』在黑龍江大學體育館隆重上演。曲曲長征頌歌、幕幕長征場景,感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追憶艱難歷程,緬懷先輩偉績老中青三代演員齊上陣

  本臺晚會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軍區政治部、省教育廳、團省委共同主辦,黑龍江大學協辦。晚會由『崢嶸歲月』、『高揚的旗幟』、『祝福祖國』三個樂章組成,飽含深情地再現了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奪取勝利的壯烈場面。同時展現了黑龍江省人民繼承長征精神,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為構建和諧龍江而努力奮進的精神風貌。

  晚會藝術總監李春芝告訴記者,為了晚會的成功舉辦,省文化廳等有關部門在半年前就開始籌備,抽調各藝術專業院團的骨乾力量,組成強有力的創作班子,確定了晚會的廣泛性參與、專業與業餘相結合的特點。由省老乾部藝術團、新四軍研究會老戰士藝術團、哈市道外區夕陽紅教師合唱團、省軍區黑龍江大學國防生、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東北林業大學學生等群眾演員,同來自省歌舞劇院、省龍江劇院、省曲藝團、省雜技團、牡丹江市歌舞劇院等專業藝術團體的演員,共同表演了合唱、舞蹈、雜技等節目,讓一曲曲長征頌歌響徹舞臺,把一幕幕長征場景再現給觀眾。壯麗英雄史詩,永恆精神豐碑老戰士藝術團實踐長征精神

  參加本次演出的一千多名演員中,年齡最小的僅10歲,最大的90多歲。在20日的彩排現場,一支身著老式軍裝、滿頭銀發的群眾演員隊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們是黑龍江省有名的新四軍研究會老戰士藝術團。

  會長沈忠文說,黑龍江省新四軍研究會已成立15年,下設藝術團和宣講團,有團員近70名。團員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其中有許多老戰士和戰斗英雄,有的參加過抗日戰爭,有的參加過解放戰爭,還有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十幾年來,他們深入社區、工廠、機關、部隊和大中小學校,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演講稿、精心排練歌舞節目,來宣傳愛國主義和長征精神,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13歲就參加新四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代飛行員的老戰士錢逸華說,長征精神首先是一種為理想、信念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紅軍長征,縱橫11個省,跨越兩萬五千裡,歷經了雪山、草地,經歷了飢餓困頓,彈盡糧絕的困境……為什麼紅軍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跡?這就是精神的力量,理想信念的力量,他們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放在了首位,這種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支橕著紅軍跨越了種種艱難險阻。其次,長征精神也體現了一種團結精神。把自己的力量與人民群眾的力量緊密聯系在一起,全軍上下團結一致,把困難留給自己、生存的希望留給戰友等高尚情操,保證了長征的勝利。由此可見,長征精神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珠穆朗瑪峰』。弘揚長征精神,建設和諧龍江莘莘學子暢談觀後感

  晚會中,《長征頌》、《過雪山草地》、《十送紅軍》等節目深深感染了參加本次演出的年輕演員和專門前來觀看演出的上千名大學生觀眾。

  省歌舞劇院青年演員呂薇說,長征精神沒有過時!過去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人們的懮患意識和民族意識容易被喚起,民族凝聚力易被強化。而在安逸的環境下,反倒容易解除思想武裝。因此,今天我們更需要強調長征精神,要防止金錢掛帥、物欲橫流導致的『心靈迷失』。

  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學生南寧說,中國文化向來有很多先進的人類文明價值觀,如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仁者愛人,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長征精神正是這些精神的集中體現。

  來自黑龍江大學的學生周新說,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意志力薄弱,因此在他們中間弘揚新時代長征精神很有必要。因為長征的勝利是理想信念的勝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而這種崇高的精神、理想和信念,正是我們這一代缺少的。

  演出結束時,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省老乾部藝術團團長曲紹文深有感觸地說,在我國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弘揚長征精神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這個進程中雖然沒有雪山草地、戰火硝煙,卻面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和諧社會等多重考驗,同時要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威脅。因此同樣需要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同樣需要團結、紀律的保障作用。弘揚長征精神,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戰勝困難和風險、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業績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