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電 題: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努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
中共哈爾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少良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是我們黨在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無誤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全局出發作出的戰略舉措,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對於動員和激勵全國人民的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采取各種方式和措施,全力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教育引導廣大乾部和群眾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深刻內涵、目標任務和重要部署,把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六中全會精神上來。
和諧凝聚人心、和諧成就偉業,和諧社會需要共同理想作支橕,需要和諧文化作保證。和諧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途徑,也是宣傳思想戰線面臨的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我們要按照六中全會的要求,結合哈爾濱的實際,按照『把握根本』形成團結和睦、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范;突破難點,培育文明的道德風尚;注重創建,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堅持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於是氛圍』的工作思路,努力推進我市的和諧文化的建設。
一、把握根本,形成團結和睦、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范
六中全會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一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這一根本,纔能確保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我們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點抓好樹立共同理想、解決『三信』問題和『三個主義』教育工作。一是以堅定共同理想為切入點,為建設和諧社會築牢思想基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在人們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文化需求日趨多樣化的今天,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任務。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要按照六中全會的要求,把教育和引導廣大乾部廣大乾部群眾樹立共同理想作為重中之重,發揮全市社科戰線的優勢,深入開展理論教育、理論宣傳、理論研究,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敏銳把握時代特征,准確反映時代要求,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色,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黨員乾部、教育人民群眾。要在全體人民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廣大黨員、乾部和人民群眾,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二是以解決『三信』為著眼點,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信仰、堅定的信念信心,是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偉大旗幟,是戰勝困難、贏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我們要按照六中全會精神,著眼於解決『三信』問題,廣泛深入地開展國情、省情、市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准確把握社會輿情,及時掌握廣大乾部群眾的思想脈搏,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人們不斷增強對馬列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在全社會形成廣泛的思想共識。三是以倡導『三義』著力點,形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紐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的集中體現,是全體社會成員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准則。我們要把大力倡導『三個主義』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著力點,深入組織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的集中體現,是全體社會成員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動准則。我們要把大力倡導『三個主義』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著力點,深入組織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活動,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使其成為推進哈爾濱又快又好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紐帶和力量源泉。
二、突破難點,培育文明的道德風尚
道德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文明風尚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和諧文化本質特征,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准則,是引領社會風尚的光輝旗幟。我國正處處在『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交匯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既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也是工作的難點。我們要按照六中全會的要求,突出抓好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人民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橕。一是開展誠信活動,形成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建設的重要內容。遵從誠信原則是和諧人際關系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前提。誠信不僅是現代社會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格,也是構建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礎,涉及到政府、企業、社會等諸多領域。我們要按照『增強全社會誠信守信意識』的要求堅持以『共鑄誠信』活動為載體,在全市深入開展『誠信哈爾濱』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引導人們樹立誠信為本、以德興業的職業操守,促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搭建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橋梁、建立團結友愛、禮讓寬容、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二是弘揚科學精神,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是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引導人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按照精神,把宣傳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作為和諧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廣泛開展『倡導科學精神、創造美好生活』宣傳教育活動,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技知識、引導人們養成科學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三是注重『三德』教育,形成和諧的社會風氣。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們要以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字方針為牽動,廣泛開展『知榮明恥,信守公德,共建家園』道德實踐活動,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為習慣,做到知榮而為,知恥而不為,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榮譽感,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
三、注重創建,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
和諧文化建設,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共同實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培育和諧精神,必須以和諧創建活動為載體,使人們在創建實踐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們要按照六中全會精神,廣泛組織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突出思想內涵,吸引群眾參與,努力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一是夯實基礎,把和諧創建與精神文明創建結合起來。社區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要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有機結合起來,將和諧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各項文明創建活動之中,通過深化『綠色樓道』創建工程,以環境促和諧;通過開展『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主題活動,以教育促和諧!通過開展『文明行業進萬家』活動,以共建促和諧,在全社會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良好局面。二是立足服務,深入開展城鄉社會志願服務活動。以相互關隘、服務社會為主題,深入開展城鄉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建立與政府服務,市場服務相銜接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進一步整合『志願者』資源,把『志願者』活動納入文明城市的整體創建之中,通過開展『志願者先進集體』和『志願者明星』評選活動,調動廣大市民參與志願活動的積極性。積極支持和鼓勵『李慶長式共產黨員服務隊』、『夕陽紅老年服務隊』、『雷鋒車隊』、『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等為民服務組織,廣泛開展利民服務活動,通過開展便民服務、維護公共秩序、關愛弱勢群體等活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培育和諧精神,促進和諧社會風尚的形成。三是人文關懷,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要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通過舉辦『鄰居節』、創辦『愛心超市』、組織義務獻工、『陽光關愛行動』、城鄉少年『手拉手』等活動,搭建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橋梁,建立起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
四、堅持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
六中全會《決定》強調,正確的思想輿論導向是促進和諧的重要因素。我們要按照六中全會的要求,始終堅持正確導向,充分發揮大眾傳媒、文學藝術的宣傳教化作用,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大力宣傳和諧精神,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思想輿論環境。一是唱響主旋律,為改革發展營造輿論氛圍。組織市屬新聞媒體圍繞和諧社會建設開展主題宣傳,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宣傳廣大乾部群眾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努力營造和諧向上的社會氛圍。加大對外宣力度,加強與中央和各省主要媒體、國外主流媒體的聯系與合作,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著力提高哈爾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促進我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營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二是搭建平臺,通達社情民意、疏導公眾情緒。按照『三貼近』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宣傳報道方式,積極創辦群眾喜愛的節目欄目,反映群眾訴求,維護公眾利益,疏導公眾情緒。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機制和新聞發布會制度,及時發布准確信息,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進一步加大網上輿論引導力度,繼續辦好『百姓談』、市長信箱』、『人民建議』等欄目,增進黨當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和理解,使互聯網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三是諮政育人,形成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文化氛圍。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和諧發展。深入實施文藝精品戰略,組織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挖掘哈爾濱獨特的文化資源,創作生產更多更好的倡導和諧精神、弘揚真善美的優秀文藝作品,使人們從中汲取創建和諧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以『哈夏』音樂會和『冰雪節』為牽動,以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為重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和拓展和諧文化內容,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注重基層文化建設,動員組織社會各界力量辦文化,切實抓好農村和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活躍基層文化創造良好的條件。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為重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和拓展和諧文化內容,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注重基層文化建設,動員組織社會各界力量辦文化,切實抓好農村和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活躍基層文化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