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百姓屋中暖政府形象昇 綏化熱電集中供熱情暖百姓
2006-10-28 13:10:2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8他日電 今年冬天,綏化市區內7萬多百姓告別了冷屋子。暖意融融的屋子,預熱了今年寒冬。

  10月15日,綏化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總投資7.38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一期工程如期開栓供熱。

  在北林區九三農行小區裡,10多位老人感慨地說:『往年室內只有13℃,今年溫度都在24℃、25℃,冬天不再挨凍了!』綏化人壽保險公司辦公樓內,室內溫暖如春,溫度計顯示24℃。總經理祁正濤說:『熱電集中供熱不僅改善了小區環境,沒有了往年一供暖就滿院黑灰的狀況,而且還省心、省力、省資金、省能源,一年下來公司供熱費用節省7萬餘元。』

  今年綏化市實現並網集中供熱一期面積160萬平方米,覆蓋市區54個單位、58個住宅小區,市區有438個煙囪,88個大煙囪徹底『下崗』,佔市區的1/5,7萬人可享暖冬,佔城區人口的1/4,尤其是15個供熱嚴重危困小區居民告別了冷屋子。

  氣熱了、屋暖了,百姓樂了,政府的形象昇了。   攻堅克難舉全市之力推進

  在此之前,綏化市是沈陽以北惟一沒有采用集中供熱的地級市。城區居民冬季采暖都是以燃煤為主要原料的分散式鍋爐供熱,每到冬季,438個大煙囪一齊向外排煙,537臺分散式鍋爐不僅熱效率較低,且能源浪費嚴重,二氧化硫、總懸浮物、氮氧化物濃度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嚴重污染了大氣環境。』

  供熱不規范,設施老化,一些危困小區室內溫度只有13℃、14℃,往往采暖期燒不到一半就停爐,最嚴重的大年三十就開始停氣。

  從2003年起,冬季供暖被列為綏化市首屈一指的大事大項工作全力推進。2004年春,與中盟集團達成在綏化建設熱電聯產項目的共識。

  想不到的是,項目剛剛動工,就遇到了國家調整產業政策,綏化熱電項目同全國200多個同類項目一樣,被列為需要國家發改委重新核准的待批項目,貸款發放又受到影響,一時間資金匱乏。面對新情況,市委、市政府與建設方協商及時調整項目實施方案,為保證百姓早日住上暖屋子,將項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保證實現35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二期發電。市長於莎燕又多方努力協調資金難題,引進日本協力銀行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

  在項目遇到資金困難、進展延誤時,一些乾部群眾議論不斷。由於熱網建設,管網穿路,一些道路破損,交通阻斷,出行不便,部分施工區域出現停水、停電等問題,給相關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一些物業公司為自己利益助長不滿情緒。

  在懷疑、議論和不解中,綏化市委、市政府看到的卻是百姓對政府的期望。

  市委書記胡世英說:『過去綏化欠發達,不僅欠在工業上、項目上,還欠在抓發展的能力不夠強,思路不夠寬上。這個項目是一個試金石,一把標尺,是對各級班子乾事創業能力的一個檢驗,對各級班子攻堅克難打硬仗能力的檢驗,對各級班子為群眾辦事能力的檢驗。』

  市長於莎燕說:『這個項目建設得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熱電工程不僅是項目問題,還是政治問題,必須向群眾交上一個滿意答卷。』

    踐行承諾取信於民

  百姓溫暖,重中之重,關系民生,關系發展,關系政府形象,關系社會和諧。綏化市委、市政府將集中供熱項目視之為取信於民的誠信項目、造福於民的為民項目,熱電聯產項目被列為幾年來綏化市大事大項重點工作,舉全市之力推進。成立了專門負責集中供熱項目的有57名優秀乾部組成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市領導高度重視,市政協主席趙金銘親自掛帥,一線指揮。市委書記胡世英、市長於莎燕等領導牽掛在心,經常深入建設現場,逐一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一次次協調會、推進會、市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關注、研究和解決著進展中的一個個難題。

  落實、落靠;問責、問效;凝人心、聚力量。普及熱電知識,利用各種宣傳方式,讓廣大市民了解熱電項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建設熱電聯產項目的重大意義。北林區、市執法局、市政、自來水、電業、通訊等部門戮力同心,專項服務隊和搶修組日夜奮戰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保證廣大市民的生產生活不受影響,全力保障集中供熱項目建設。

  謀事在人,成事更在人。市長於莎燕說:『必須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在一個個難題面前,全市上下沒有畏難,沒有退縮。

  今年下半年,集中供熱工程迫在眉睫,項目如不能如期完成,今年冬季不能如期開栓供熱,將給綏化市社會穩定和政府的形象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6月9日下午召開的綏化市城區熱電聯產項目建設會議,成為踐行對百姓承諾的誓師會。到會的300多人,肩負著對市區幾十萬人的責任,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打好打贏集中供熱這場攻堅戰的決心,向最後目標衝刺———必保實現今冬供熱。

  距供熱僅剩50天、40天、30天,市政府和建設方聯合成立現場指揮部,市長於莎燕、副市長所林現場坐鎮指揮。

  建設單位中盟集團也深感肩負責任的重大。為給政府、給百姓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中盟集團全力以赴,在資金、人力上全部投入,同時對破損道路邊施工邊修復,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交通。並承諾采用集中供熱後,在入網費收取上,對享受低保、殘疾人家庭等無力承擔這筆費用的弱勢群體,實行減免緩政策。再造天藍雪白新綏化

  經過兩年多的艱辛努力,10月9日,1號爐點火一次成功。10月13日一期工程並網供熱。記者在10月15日的市政府信息簡報上看到:『市民反映熱電如期供熱和道路恢復,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攻堅克難的兩大亮點。』信訪部門反映:今年供暖中百姓普遍反映的問題不是冷,而是熱了。

  隨著集中供熱如期開栓,不解、批評、流言,煙消雲散。目前,熱電項目一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26億元,建設20個熱換站,一級熱網10470延長米,二級管網12700延長米,形成3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

  百姓的屋子變暖了,在供暖開栓的同時,破損道路得到迅速修復,重新規劃設計鋪築的路變得筆直、寬闊、平坦,百姓的心既溫暖又舒坦,對政府信任度大幅度提昇,社會變得和諧穩定。

  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發展。隨著熱電集中供熱項目的陸續建設,項目全部完成投入運行後,綏化市集中供熱面積將達到640萬平方米,取消91%%以上的大煙囪,每冬減少粉塵6700噸,二氧化硫7800噸,灰渣3.8萬噸,比分散鍋爐供熱每年節約8.8萬噸標煤,因減少儲煤廠少佔用土地51萬平方米,工業用汽和電力還將為綏化農產品加工項目提供支橕,每年地方還將增加稅收3000萬元。

  綏化,正向天更藍、雪更白、空氣更清新、人居環境更好的新綏化邁進。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