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制定和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這是著眼於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全面總結思想道德建設經驗而作出的精闢論述。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六中全會提出的新的重要概念,是又一個重大理論創新。說它是新概念,就在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概念首次見諸於黨的文件;說它是重要概念就在於它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對此,我們必須深刻領會。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思想內核,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動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在於,取得全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價值認同,使人們超越民族、城鄉、地域等方面的差異,消除彼此之間的分歧和隔閡,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促進社會共同體的團結和穩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因為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精神力量。它代表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它提供了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價值體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這正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生活方式深刻變化,這一切都給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活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也帶來空前的衝擊。目前,我們社會已經出現『價值多元化』和『核心價值觀迷失』的社會現象,不同利益群體的價值觀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將影響到社會穩定和進步。為了維護社會形態的統一性,必須確立被多數社會成員『公認』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強調和堅持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重視確立和鞏固社會的共同理想信念,確立和鞏固國家的社會理想,確立和鞏固民族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整個社會健康、穩定、協調的保證,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的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就會因失去遵循而迷失方向。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是建立絕對統一的社會價值體系,而是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各種社會思潮的引領作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思想的和諧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也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和諧文化建設中突出重點、抓住根本
《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一概括內容豐富,意義深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的四個方面的內容,體現了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抽象與具體的完美結合。首先是政治觀。突出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地位,這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證明,必須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保持鮮明的社會主義特征,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其次是社會觀,明確了社會價值目標。充分強調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決定》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社會和諧,建設和諧社會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利益和要求,提供了共同理想和目標的藍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第三是精神支柱。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既注重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突出時代性;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橕,又是當代中國人民不斷創造嶄新偉業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道德規范。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做出道德選擇的基本准則。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成為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拓前進的精神旗幟。
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纔能抓住社會主義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關鍵,也纔能在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建設中突出重點、抓住根本。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三、在哈爾濱市和諧文化建設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當前,按照《決定》要求,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要求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構建反映城市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底蘊、行為准則和生活方式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之成為全市黨員、乾部、群眾和諧奮進的精神力量。
一是必須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乾部黨員、教育人民群眾。切實加強理論建設,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著眼於理論的運用,提高運用理論指導指導的本領,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
二是加強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奮斗目標。只有在這種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全社會纔能形成共同的信念,產生強大的凝聚力,保證和諧社會的順利進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社會成員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只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纔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深入開展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三是改進宣傳教育形式,加強對媒體宣傳、文藝作品、理論研究的管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采取形式活潑的宣傳教育形式,既可以是新聞媒體直接正面的宣傳報道,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的宣傳。同時要加強管理,弘揚主旋律,堅決防止惡搞紅色經典、歪曲革命歷史、丑化革命英雄人物等庸俗、錯誤作品的傳播,營造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良好環境。宣傳和教育要與哈爾濱市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建設的實踐相結合,要聯系人們的思想實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四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肩負著神聖的歷史使命,我們要集中研究力量,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價值體系建設途徑的研究;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正視社會矛盾,反映社情民意,為市委市政府化解社會矛盾提供決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