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日電 10月31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針對哈市財政供養人員增長較快,致使財政支出中工資性支出比例過高的情況,哈市編制、人事和財政部門進行了監督審查,共清理出在編不在崗、減員隱瞞等不屬於財政供養范圍的人員3800餘人。
據了解,2005年末,哈市財政供養人員已達33.7萬人,其中『十五』期間哈市共增加2.3萬人,年平均增加4700人。哈市財政供養人員增長較快,給各級財政帶來了沈重負擔。有關部門在調查哈市工資統發工作中發現,一些單位存在著人員調出、辭職、辭退、停薪等減人情況而不及時辦理工資變更手續等『吃空餉』問題,有的人員長期不上班仍全額領取工資;有的未經人事、勞動等部門批准,擅自離崗經商辦企業、長期在外進修學習或從事其他工作,仍在原單位領取工資;有的單位在編職工亡故後,故意隱瞞不報,個人及家屬繼續領取工資或離退休費和補助,單位仍向財政部門領取公用經費;有的人員已調整工作單位,但由於原單位津貼和補貼金額相對較高,長期不辦理工資調轉手續。截至目前,哈市共清理出不屬於財政供養范圍的人員3800多人。
據介紹,為核實財政統發工資人員實有人數,哈市政府決定,對哈市財政統發工資的全額撥款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實行指紋鑒別管理。首先,在本年末完成指紋采集工作,建立指紋檔案;然後將指紋采集情況在采集單位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最後是建立長效機制,以後年度通過定期實地采集或發放並回收指紋印模卡等方式對財政統發工資人員進行核查。各單位人員日常領取工資不需要指紋,仍按原辦法通過工資卡(折)來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