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1日電 這個學期,本該在哈爾濱市一所初中二年級就讀的13歲少年李錚(化名)離開了學校,回家自主學習,准備明年報考清華大學。無獨有偶,為了衝擊圍棋職業段,11歲的錦州少年張哲(化名)也已『停學』,在家專心練棋。
據新華網消息稱,李錚11歲時便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軟件工程師,被喻為『電腦神童』;張哲學習圍棋僅一年,就頻頻在各類比賽中獲獎,讓人不敢小視。
孩子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纔兒童』,當家長的自然十分高興,但很快他們就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困惑。李錚的父親說: 『孩子在學校「吃不飽」,天賦得不到充分挖掘;在家進行個性化學習,又無法享受同齡人的正常生活。我們真不知怎麼辦纔好。』
資料圖片
家裡出了個小『神童』
李錚自8歲起開始學習計算機技術。在擁有電腦後半年多的時間裡,他把電腦『弄癱』不下十多次。每次父親請技術人員來家中修理時,他就抓住機會,一邊仔細觀看技術員修理電腦,一邊跟前跟後問各種問題。一年後,『啟蒙老師』對他說: 『我會的東西你都會了,以後我該向你學習了。
2003年,李錚向父親提出學習計算機編程的想法,父親把送他進入一所電腦學校。小李錚如魚得水,進步神速,還常常輔導周圍的成年人同學。慢慢地,李錚開始小有名氣,誰要遇到電腦疑難問題無法解決,找他准能解決。
天纔加上勤奮,2004年,年僅11歲的李錚在一年之內先後獲得北大青鳥APTECH與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級程序員、程序員和軟件工程師資格證書,同時還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計算等級二級VISUAL BASIC資格證書,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軟件工程師。目前,他已獨立編制軟件40餘個,其中一些應用於黑龍江省文化、教育、公安等部門。
值得一提的是,李錚不僅是位計算機『高手』,在其它方面也小有成績。他不偏科,小學時是學校大隊體育委員,還多次獲得優秀少先隊員以及三好學生的稱號。他愛好游泳,曾獲得全國業餘游泳一段段位、少年級選手、全國業餘游泳鍛煉之星等稱號。李錚還喜歡繪畫和跳繩,曾多次在學校繪畫、打字等比賽中獲獎。
與李錚經歷相似的錦州少年張哲,在上幼兒園時便在圍棋方面表現出極大天賦。2000年,為了使兒子的潛質得到充分挖掘,父親張之江(化名)將他送進了圍棋學校。小小年紀的張哲,沒有讓父親失望,學習圍棋僅一年,就屢次在各類比賽中獲獎。
資料圖片
『天纔兒童』為夢想棄學回家
孩子們的天賦和成績,為他們的父母贏得了榮譽。作為家長,當然感到驕傲和滿足,可平靜下來,他們感受更深的則是壓力。
李錚的父親告訴記者,李錚的求知欲非常強,雖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他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如果不能接受更專業更系統的培養,天賦得不到更進一步的挖掘,我擔心他的特長在三四年後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今年夏天,父親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讓李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自學初中、高中課程,參加明年高考,目標是清華大學。
對此,李錚欣然接受並信心十足:『我不覺得累,參加高考沒問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李錚仍按時參加游泳、跳繩等體育鍛煉,生活節奏一如往常。在他遇到學習困難時,所在中學的老師會對他進行輔導。
與李錚相比,張哲的選擇似乎更多了些孤注一擲的意味。在一段上午上課,下午學棋的日子過去以後,他乾脆『停學』,告別了小學生活,專心准備衝擊圍棋職業段。
張之江說,因為全國圍棋定段賽的年齡限制是17周歲,一般而言,只有在14歲之前衝擊上職業段,纔有可能成為國家培養對象,讓兒子離開學校就是為了讓他專心學棋。
張之江表示,盡管『停學』了,但每到雙休日及寒暑假兒子都要進行英語、語文、數學科目的學習。他認為,只要兒子多看書,多實踐,學習的效果不比在學校裡差。
『天纔兒童』棄學回家惹爭議
父母讓在某方面富有特殊潛質的子女脫離學校教育體系,單獨進行纔藝培養的行為是否得當?或許很多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但誰又能對韓寒、丁俊暉等一批天纔少年的一夜成名視而不見?李錚、張哲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張哲所在的錦州市凌河區吉慶小學副校長蘇銘說: 『我不贊同這種做法,無論孩子將來做什麼,都要有基礎知識作鋪墊。』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鄭滬生評價說,完善的教育制度應該給有特長的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在針對一般學生的教育以外,還應該對這些孩子進行個別教育,正如孔子所倡導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溫恆福說,家長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義務教育既是一個國民應受的教育,也為其日後的成功提供必備的基礎,家長沒有剝奪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力。目前我國正在全力推進的新課程改革,就是強調多元文化並存,強調兒童的全面、個性發展,課程設置上跟兒童生活貼近,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與此同時,溫恆福也表示,現行的學校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能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短腿和不足,迫使家長做出不得已的選擇。這一現象說明,學校應該有一些照顧學生個性發展的特殊措施,如為其配備輔導教師、送教上門、實行彈性學制等等,而不應該把這種成本轉嫁給家長。
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孟凡傑說,出現這類問題是情理當中的,哪個父母都望子成龍,但關鍵是怎樣把家長的迫切心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對子女進行科學教育。學校應該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集中社會資源,為挖掘孩子的潛質提供條件,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就破除了以往學校教育『大一統』帶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