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1月1日電 如何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有關專家認為,醫患關系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溝通不暢,在醫科學生中增加『溝通』教學有助於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溝通』教學就是臨床理論階段教學,即培養學生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
這是哈爾濱醫科大學四院五官醫學部部長、口腔醫療保健中心主任畢良佳教授結合多年的口腔臨床實踐及借鑒國外的相關領域的做法提出的。畢良佳教授認為,在治療之前,利用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針對患者的病情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讓患者了解醫生的意思並在短時間內對醫生產生信任,會得到患者對醫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並積極配合治療,和諧的醫患關系在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深入交流與溝通中建立起來。
據介紹,在臨床理論教學階段,根據專業學生層次的不同,需要幾個月或者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培養。在這段時間裡,學生的任務就是對患者進行導入,即通過與患者的交流把患者引導到自己的思維上來。同時,也檢驗了自己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是否紮實。通過訓練,學生在進入臨床技能實踐階段以及走上工作崗位後,能把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當作一種習慣,在工作中運用自如。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