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竣工後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豐景美
2006-11-02 05:44: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虹 金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截流現場

  東北網11月2日電 1日,隨著工程車最後一車沙石倒入圍堰龍口處,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二期截流工程順利完成。這標志著航電樞紐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目標即將變成現實。

  省領導錢運錄、栗戰書、杜宇新、劉海生出席二期截流工程慶典儀式。

工程布置圖

  9時40分,記者乘坐哈爾濱海事局海巡艇趕到工程現場,遠遠望見樞紐工程的大壩像一條『長龍』橫臥在寬闊的松花江江面上,被百餘面紅旗和十幾個大型的紅色氣球裝點得格外喜慶。壩寬20米左右,可以並排跑兩輛大貨車。龍口兩側停靠著30多輛裝滿沙石的大型貨車,蓄勢待發。大壩上,上千名建設者和工作人員,排成三四個方陣,等待慶典儀式的舉行。

  12時許,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報告截流工作准備就緒。12時零2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錢運錄下達了『截流開始』的命令,第一輛大貨車將裝載的28噸沙石卸進了奔騰的江水中。隨後,30餘輛大貨車在工程指揮部的指揮下,迅速地將一車車的沙石卸進了江水中。剛纔還桀驁難馴的江水,漸漸平息下來。12時30分,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宣布:二期截流工程成功!霎時,鞭炮聲、工人的歡呼聲響徹大壩上空。

一期工程充水後全貌

  據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張清明介紹,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是松花江梯級開發規劃中的七座樞紐之一,是松花江乾流第一座控制性工程。二期截流工程是整個工程所有階段工期中最重要的。截流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蓄水、通航、發電三個目標有了堅實的基礎;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明年、後年的建設已從土建轉移到機電設備安裝階段,一期基坑蓄水、所有電站廠房機電設備的安裝等各項工作已經可以正常進行,從而為明年5月份船閘正式通航、8月份第一臺機組正常發電創造了條件。

  -樞紐簡介

  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位於松花江乾流呼蘭河匯合口下游46公裡處,北岸為哈爾濱市呼蘭區,南岸為賓縣。流域總面積55.68萬平方公裡,壩址以上集水面積43.2萬平方公裡。水庫正常蓄水位116米,總庫容19.97億立方米,裝機容量66兆瓦,最大下泄流量2270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發電量3.32億度。

  工程等級為1等,永久性建築物為2級,洪水設計標准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標准為300年一遇。樞紐總平面布置從右至左為:船閘、右汊10孔泄洪閘、河床式水電站、左汊28孔泄洪閘、混凝土過渡壩段、土壩及壩頂公路橋等,壩線全長3249.78米。

  工程主要建設任務是以航運和改善哈爾濱市水環境為主,兼顧發電,同時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灌溉和旅游等功能。

  工程概算總投資28.78億元,項目建設工期為48個月:2004年9月末開工,2004年10月末一期截流;2006年11月二期截流,年底具備蓄水條件;2007年5月,船閘正式通航;8月首臺機組發電;10月,接線公路工程、堤防工程全部完成;2008年8月6臺機組全部發電。2008年底交工。

  -樞紐作用

  改善通航條件

  工程建成後,可渠化松花江乾流128公裡航道,徹底改善哈爾濱江段的通航條件,提高運輸效率。

  江上出『平湖』

  工程建成後,每年洪峰過後豐水期樞紐開始工作,在不影響下游用水情況下,由樞紐截留一部分徑流,等到水庫蓄水達到9億立方米時,再恢復水流的天然徑流狀態。這樣樞紐大壩以上、哈爾濱市境內的松花江上就將形成一個水面面積約240平方公裡的『平湖』。

  根治『三溝一河』

  工程建成後,其回水可淹沒大部分裸露的沙灘,市區春季將不再有漫天揚沙之虞。此外,可以考慮引水入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阿什河,變臭水溝為清水河。太陽島環島水系也將常年有水。

  外購電量減少三成

  該樞紐年均發電量3.32億度,可使省網減少33%的外購電量。

  枯水期將成歷史

  工程建成後,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比枯水期高出4米左右,松花江將變成一條『黃金水道』。

  形成環城公路網

  該樞紐的建設,結合閘壩設公路橋,與哈爾濱市的主要交通乾道哈肇路、同三路相連接,形成哈爾濱市環城公路運輸網。

  壩下塑造霧?奇觀

  工程建成後,近期可以成為哈爾濱市又一新的旅游景點;遠期可以直接開通從哈爾濱直達俄羅斯的水上旅游項目。電站運行後,壩下沿江將有兩公裡的江面常年不凍,冷熱溫差還可塑造出霧?奇觀。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