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電(記者孫曉銳)應郭德綱之邀,哈爾濱電視臺《浮生白話》節目主持人於浮生,日前赴京參加德雲社在北京民族宮舉辦的十周年6場慶典活動,他在電話裡講述了進京說相聲的盛況。
民族宮,新聞人說相聲
雖然是非專業相聲演員,但於浮生的傳統相聲功底相當深厚,於浮生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於世德的長子,他與師勝傑合說的相聲《小鞋匠的奇遇》,曾獲首屆中國藝術節金獎。此次赴京他在民族宮作了三場重要演出,一場是在『老先生專場』中與德雲社的年輕演員徐德亮合說傳統相聲《造廚》,一場是在『相聲演員大反串專場』擔任主持人,還有一場就是在『群口專場』與郭德綱、於謙三人搭檔合說一段傳統相聲,意在表達相聲藝術的薪火相傳。
釣退票,演出盛況挑戰電視
於浮生認為,郭德綱最大的成功在於他讓相聲挑戰了『電視的管制』。他說:『如今的相聲就是「電視相聲」,電視臺根據時間的需要,將一段相聲壓縮到7分鍾,卻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求演員連抖6個包袱,連基本的鋪墊都沒有,又如何讓觀眾發笑?因此,我認為,電視表面上是宣傳了相聲,實際上是毀滅了相聲,因為它違背了相聲藝術規律,把相聲做死了!相聲人其實是給電視臺說相聲,電視播完,相聲也就死了。而郭德綱讓相聲藝術回歸了傳統,你看電視裡播放他的相聲段子,都是劇場裡的實況演出,沒有一段是他專門按照電視要求表演的,可以說,他挑戰了作為強勢媒體的電視。感觸最深的是演員抖出包袱後,得到的是觀眾真實的笑聲和掌聲,這與相聲在電視中,由現場導演操控觀眾歡呼與鼓掌截然不同,劇場相聲讓觀眾真正享受相聲藝術帶來的感官愉悅』。於浮生參加德雲社的演出時看到,每天的演出從晚上七點半開始,一直到半夜十二點觀眾還不願意走;每場演出的票價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仍然場場座無虛席。於浮生每天從所住賓館到劇場去排練,短短十分鍾的路程,居然有許多人圍上來打聽『多不多票?』
賺吆喝,郭德綱做了『賠錢生意』。
據於浮生介紹,北京民族宮劇場的座位也就一千多個,即使演出爆滿,郭德綱還是做了『賠錢買賣』。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此次慶典他邀請了常寶華、趙世忠、王文玉、張立林等十幾位相聲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這些人從全國各地被請來,不但管吃管住,還要發勞務費,票房收入是無法賺彌補這些支出。於浮生認為,郭德綱能夠尊師重道、不僅繼承相聲界薪火相傳的美德、更重要的是認認真真地弘揚了相聲藝術。
於浮生說,說笑歸說笑,郭德綱對相聲藝術的真誠態度是很多相聲演員不及的,他的每一個節目都是經過上百場演出『錘煉』出來的,如果演員們都有這種精神,那麼相聲回歸大眾的日子就不遠了。郭德綱的貢獻在於顛覆了人們以往一定要為相聲賦予教化功能的傳統觀念。郭德綱認為,相聲首先要給觀眾帶來歡樂,要博得人們由衷的笑聲,否則所有的意義都變得毫無意義。
沒大小,徐德亮開涮於浮生
![]() |
德雲社晚輩徐德亮虛心向於浮生請教 |
在於浮生參加演出的德雲社十周年社慶老先生專場,相聲前輩年齡最大的已經82歲了,他們甘當綠葉,提攜後輩,但這也被演員拿來『抖包袱』。徐德亮說:『今晚於浮生先生提攜我,我特意換了一雙乾淨的襪子。』雖然老前輩們屢屢被『涮』,但觀眾們也領教了什麼叫『姜是老的辣』,年輕演員也不時被老先生們捉弄,郭德綱的徒弟在臺上郁悶地說:『我師父怎麼把您給找來了?』相聲界前輩卻很寬容,與這些小輩臺上不分長幼地開玩笑。相聲界有個傳統是『臺上沒大小,臺下立規矩』,於浮生說,這些在臺上拿老前輩開涮的人到後臺就得『挨罰』。
『劉建宏』,於浮生『砸掛』黃健翔
於浮生說,鼓曲專場,由徐德亮、黃健翔和董路合說的《誰來說相聲》,是許多相聲迷和非相聲迷關注的焦點。其中董路最經典的臺詞是這樣的:相聲!相聲!相聲!郭德綱立功了,郭德綱立功了,不要給小品任何的機會!偉大的民間藝術家,他繼承了中國相聲的光榮和傳統,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在這一刻靈魂附體!郭德綱一個人他代表了中國相聲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在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瞎逗,他不是一個人!
即便是這樣,黃健翔還是讓於浮生給涮了,他在臺上一口一個『劉建宏』,讓觀眾樂得噴飯。於浮生說要有健康,你得高興,要想郁悶難受,就去看中國足球。
(獨家專稿,如有轉載,請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