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以人為本要從解決群眾利益問題入手 談學習貫徹好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2006-11-05 16:43: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5日電 題:以人為本要從解決群眾利益問題入手三談學習貫徹好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央的決定把堅持以人為本,做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首條原則,意義重大,充分反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價值取向,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突出了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符合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也是順應當代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必須從執政為民的根本執政理念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從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選准切入點,那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放在首位,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當前在我省,再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教育收費、看病難看病貴、安全生產、生態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問題相對表現突出,也一直是群眾呼聲最高、要求最強烈、最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系;要克服畏難情緒,妥善做好信訪工作,真正地把工作的成效體現到為群眾排懮解難上來,體現到實現和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上來。

  和諧出自公平,和諧有賴正義。堅持以人為本,必須把社會公平和正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與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環節。沒有公平正義,就不會有社會的和諧。不公平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改革開放二十年來,雖然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公平問題仍顯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在促進發展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努力營造一個心齊氣順的社會氛圍。

  要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接受教育,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參與社會生活,能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既著眼於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尋找各方面利益關系的結合點,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堅持以人為本,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人民群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力量。在一個社會中,只有全體勞動者同心同德,人盡其材,纔能不斷取得進步,不斷增進團結和睦;離開了人民群眾,構建和諧社會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纔、尊重創造,建立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要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要繼續破除用人機制和體制上的障礙,改進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營造一個鼓勵人們乾事業、支持人們乾成事業的良好社會環境;要繼續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推動龍江的大發展、快發展。

  和諧社會建設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也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把人民群眾作為最高價值主體,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理想。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讓龍江大地文明之風勁吹,和諧之花競放。

責任編輯:岳同明